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指南 >

不适宜放生的动物介绍

  

\

1、密西西比河红耳龟(巴西龟)

  巴西龟特征:巴西红耳龟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2条红色粗条纹,故得名。红耳龟在市面上更经常被叫做巴西龟,大多数种类产于巴西,个别种产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巴西龟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已经巴西彩龟的头部宽大,吻钝,头颈处具有黄绿相镶的纵条纹,眼后有一对红色条纹。俗称巴西龟、巴西彩龟、翠龟、麻将龟、秀丽锦龟、七彩龟、彩龟。

  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多个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多个国家已将其列为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中国也已将其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破坏难以估量。由于巴西龟整体繁殖力强,存活率高,觅食、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如果把它放生后,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大肆侵蚀生态资源,将严重威胁中国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

  而且在只要适于生存的旅游景点加上民众积极的放生基本上都可看到满塘皆是巴西龟的震撼景象!虽然巴西龟寿命仅为二十几年,但只要达到生殖期,就能顺利交配,顺利孵化,顺利成活,巴西龟在中国的个体已呈几何状繁衍,占据了大面积属于中国本土龟种的野外生存空间!所以爱好放生的人们切记不要购买巴西龟用来放生,否则放生则会变成“杀生”。[4]本地龟与巴西龟交配,产下的后代是不能繁殖的(就像驴和马杂交的后代骡子,没有繁殖能力)。如果巴西龟在一个区域里数量过多,当地龟类有可能在一个繁殖季节都没遇到真正的伴侣,而与巴西龟交配。没有健康的后代诞生,意味着当地这个物种走向衰亡。如果真的要放生这种龟,可以选择一个寺庙的放生池,这样可以防止他们危害江河中的本地物种。

2、大小鳄龟

  鳄龟为美洲物种,生性凶猛,放生到当地会大量捕杀鱼类和其他龟类,快速成长,成体鳄龟还可能攻击人类,造成当地物种灭绝

  大鳄龟特征:真鳄龟长相酷似鳄鱼,集龟和鳄鱼于一体,故称真鳄龟。其头部较粗大,不能完全缩入壳内,脖子短而粗壮,领背长有褐色肉刺,眼细小,嘴巴上下颌较小,吻尖,尾巴尖而长,两边具棱,棱上长有肉突刺,尾背前边三分之二处有一条鳞皮状隆起棱背,并呈锯齿口状,背壳很薄,上皮以棕褐色为主,偶尔棕黄色,背部具有三条模糊棱,并有放射状斑纹,后缘呈齿状,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点,幼时黑色,四肢粗壮,肌肉发达,爪子尖而有力,善于爬行。

  小鳄龟特征:鳄龟上颌似钩状,但钩小,触须仅有少量,背甲棕黄色或黑褐色,有3条纵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随着时间推移棱脊逐渐磨耗。腹甲灰白色,无上缘盾,尾略短,最显著的特征是尾的背面有一锯齿形脊,又称尾棘。

3、牛蛙

  牛蛙特征: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放生牛蛙的危害:美国牛蛙原产于北美东部,但现在已经被引入全世界各地,并危害生存于低地的赤蛙族群。牛蛙成蛙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也会捕食其他原生蛙类的蝌蚪,牛蛙蝌蚪期可长达1-3年,所以对其他蛙类蝌蚪的影响相当大。牛蛙成蛙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也会捕食其他原生蛙类的蝌蚪,牛蛙蝌蚪期可长达1-3年,所以对其他蛙类蝌蚪的影响相当大。栖息地的破坏经常在牛蛙的危害扮演加成的作用,尤其将大片、暂时性、浅水的湿地改变成养殖鱼类的小池塘时,不仅有利牛蛙繁殖,原生蛙类的成蛙及蝌蚪也因为躲藏的草泽环境减少,增加被牛蛙及鱼类捕食的机会。

4、“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云南、青海、新疆地区也是不能放生的。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xia〕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引进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zhen〕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5、小龙虾

  克氏原螯虾,俗称螯虾、龙虾等,个体较大,甲壳很厚,身体呈暗红色,由于肉可食用,许多武汉市民对它情有独钟。它原产于北美洲,后被日本引进,本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螯虾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分布范围日渐扩大,如今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

  螯虾能给堤坝造成危害是由其喜欢穴居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它的前端长有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由于它们经常生活在江、河、水库、池塘和水田等的岸边,因此对于堤坝的危害可能比白蚁的危害更大。实地考察发现,螯虾主要出现在堤坝的背水面,只要有水坑、水沟或很潮湿的地方,一般就会有它们的踪迹。而长江及其支流的大堤一般都是土堤,在取土筑堤时往往在背水面形成水坑、池塘和低洼地,成为螯虾生长和繁殖的适宜场所。螯虾对鱼类尤其是幼鱼也有很大的杀伤力,人们还发现过螯虾把藕塘中新长出的藕芽都咬断吃掉的情形。

6、清道夫

  特征: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吻圆钝,口下位,有丰富的吸盘,须1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

  危害:成年鱼会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每天3000~5000枚,在江河中容易大量繁殖,清道夫会严重威胁到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