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本来究竟圆满”,还需要发心利他吗?

“众生本来究竟圆满”,还需要发心利他吗?

善士问:

  在随顺佛愿、随顺法性的观察与相续中,我发现一切众生虽在如幻的业流中造作着,但被很清净的如来功德托负着,非常安稳,我感到实在没有什么悲心可发,众生已经渡尽了,众生本来究竟圆满

  慈法法师:

  我们普通人不知道佛法的本具,就不了解它的庄严性。我们不知道无自性的性具、性德,就不能安住于清净;不了解性用,就不知它的方便所在。我们不了解这些东西,就会染着。比如有人说自己很累,听说念佛能休息,那能休息就是一切;有的人感觉心里烦躁得不得了,突然遇到阿弥陀佛的清净教言,就感到寂静下来太好了。实际此处就生起了第二种贪——法的染着与法的自以为是,他认为就是这个了,这个染着会形成堕,堕入世俗。也就是说因为法染,他会认为就是这样子了,这形成一种新的执着——法的执着,因为法的执着又会堕入世俗,堕入世俗又会生烦恼

  所以佛具有清净、庄严、无染,就是清净、圆满、无碍的事实与功德藏。《大般涅槃经》对佛陀功德提出三德——智德、恩德、断德。三德具足,如∴字三点,才是真正的佛教。这三种功德同时具足、同时运用、同时成立,非是单独哪一个。所以他是具足显现其庄严性,其本具安乐清净,其方便大用无穷。但你不能染着,一旦染着又会堕入世俗。

  我们这种染着的习惯是致命的。这个问题是一种染着的阴影。他说“我感到、我想、我认为”这个疑虑,又开始世俗化,即他的世俗习惯又生起来了。刚刚得到一点点所谓的法乐就开始堕入世俗,又染了,染在这很快乐很清净,没什么可做的了,产生相似断灭见,然后堕入世俗。这太容易了!因为他不具方便。所谓方便就是用而无染,运用这种清净但绝对不会固执这个东西。

  这一定是我们需要细致观察、锤炼的地方。实际不过是一种习气在法上的覆盖罢了。“没有众生可渡了,没有法可修了”,这话说得自然,但实际不是的,已经染了。所谓法染,他认为法就是这样的了,结果法又成了有自性的东西。法无我、法无自性又被他摧毁,又堕入了世俗知见了,认为有一个“没有菩提心可发、没有慈悲心可修、没有愿力”等等,又进入一个趣向于断的状态。智德、恩德、断德中的“断”是一种德,但是染着了就是一种断灭见,运用于出离生死沉沦纠结则是方便,就是出离烦恼的方便;但染着它、当真,则生断灭见。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谨慎。

  所以智德、恩德、断德,三德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缺少一个就是智慧外道、解脱外道、涅槃外道。这三德表达了三种智慧,一定要谨慎。读读《大般涅槃经》,可以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它对佛的四德、三德讲得十分清晰,佛知见与外道知见的根本差别就在这个抉择上——具而不染,是具足而不染的。但我们一旦具足就会染上一个东西,一旦用这个东西马上就把它当成事实,结果就堕落。

【名词解释】

  智德、恩德、断德

  【三德】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余。是为断德。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

原标题:“众生本来究竟圆满”是不是就不用发心利他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菩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