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

大安法师: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

  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人字发隐》

  印光大师撰写《人字发隐》,阐明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人的德能有仁、忍、任、尽四个方面。

  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的事业,故名为人;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做到没有欠缺,故名为人;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我们来详看第四个“尽”字。繁体“尽”字是个象形字,下面是个器皿,表示里面的东西空了,所以有时候叫竭尽,意思就是你要竭尽全力地去做,全生命地去做,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那么,作为人的使命,力求最大限度地要去做什么呢?分两个层次展开: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

  儒教是世间的善法,讲五伦关系中各自的道德义务,它是从“常”(就是永恒的真理)里面流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角色,这就离不开五伦。

  五伦当中家庭关系占了三伦:父子、夫妇、兄弟。父母要讲“仁”,子女要讲“孝”;丈夫要讲“义”,妻子要讲“贤”(贤惠);哥哥要讲“友”,弟弟要有“敬”。

  在社会上,朋友之间讲“信”,君臣之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是相互配对。

  每个角色都有相互的道德义务在里面。“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就是充分地尽儒教的这种伦常之道,将它发扬光大,把五伦关系的道德义务都做到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周易》里很多内容都是谈夫妇、家庭关系的,如果家庭的三伦你做到了,家庭稳定了,这个社会才会稳定。

  五伦关系一定不能乱。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不孝,在社会上就不忠。不忠,就是犯上作乱,那天下就生灵涂炭了。

  家庭稳定又是从修身开始。修身是《大学 “三纲八目”中的“八目(内圣)”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修身的功夫,就是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修了这八德就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这个国是诸侯国的概念);最后才能平天下。

  以明德平天下,那是天子的神圣德能。这样就是太平盛世,就是陶渊明所说的“羲皇上人”(就是生活在伏羲时代,那个太平盛世的人)啊!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世间的善法。儒家的学问、孔孟之道,是世间善法最好的、最高的。这是“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

  “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是更高的一层境界了。

  佛教包含世间的善法,但终极的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所以佛教就是心法,讲心性的。

  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首先你得了解,我们具有佛性,明心见性,就是要明了这个心的缘起性、虚幻性,见到它的空性。空性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性,就是出世间法,就是不二之法。

  世间之法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都是二法,都不离开三界六道。而佛教的心法,是不二法,是离开三界六道的,是出离轮回的。

  所以每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有出世间的大涅槃的常乐我净,这是一切生命当中最高的境界。

  我们这一世作为人,如果在儒家世间善法的基础上,进而能修出世间的大乘佛法,来切入到本具的如来藏性,人生才是真正意义上圆满的、有价值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安法师净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