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往生的条件,你是否有误解?

仁禅法师:关于往生的条件,你是否有误解?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

  为什么临终十声、一声也能往生呢?这里印祖就解释,虽然念佛并没有几声,但是因为“极其猛烈”的缘故,所以能获得这样巨大的利益。这不能以一般的泛泛悠悠者来“较量其多少”。

  有些人平时泛泛悠悠地念佛,念了许多也没有往生的把握,所以他就很奇怪:“这个人怎么临终十声、一声就能往生呢?我都念了这么多了,好像也不能搞定。”——其实这是不一样的。

  犯了五逆十恶重罪的众生,“临终苦逼”,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前,马上就要堕入地狱了,已经走投无路了,这时候“发大惭愧”,生起极大的恐惧心,唯有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净土,这是他唯一的机会、唯一的救命稻草,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的希望了。他这时候念佛是极其猛烈的,跟我们平时有些人泛泛悠悠地念佛完全不一样,“不能较量其多少”。

  对往生条件的错解

  净土法门确确实实不可思议,可以摄受一切根机,“万修万人去”。

  但是现在有一些人总是怀疑:“有真信切愿,但是没有一定的念佛功夫,怎么可能往生呢?”

  甚至认为一定要登地圣者才能往生,这个观点我们不谈,善导大师早就已经批评过了;

  或者再低一点,他认为必须要开悟,明心见性了才能往生;

  或者再低一点,没有这么高要求,但是最起码要有世俗菩提心或者禅定功夫才能往生,或者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最起码念佛要没有妄想,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但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佛经里面并没有这样讲。佛经里面讲的就和这里讲的一样,十声、一声就能往生。

  有真信切愿,十念一念皆生

  比如第十八愿中就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而《无量寿经》后面解释第十八愿的时候甚至讲“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说明十念实际上是为了一念。

  这就告诉我们,你不要管有没有念佛功夫,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或者一念,就能往生,只要有真信切愿的一念就可以。

  但还是有些人要把“十念、一念”也解释成念佛功夫,那就太颠倒了。这只不过是不离信愿的念佛行,是信愿摄持下的忆佛、念佛,或者十念,或者一念,并不是念佛功夫。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中就讲:“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乃至一声都可以往生,这又有什么念佛功夫呢?

  这里告诉了我们两种情况:一种是“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还有一种是“五逆十恶,临终苦逼”的众生,也能往生。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往生一定要什么条件、功夫。

  三福九品皆为散善

  如果你一定要讲念佛往生的条件、资格,那就是真信切愿,或者说“三心”。《观经》中讲:“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不要非强加一个或者许多条件,比如或者要开慧,或者要发起禅定,或者要有世俗菩提心等等。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当中就专门解释:“三福九品名为散善。”“此明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

  往生者的根机分定、散两种,“定”就比如修十三观,“散”就是后面的九品,这是“散动根机”。三福九品主要就是应散动根机的人,他没有禅定,只是一种散心,这样的人也能往生。如果他修的是大乘的资粮,甚至有可能上品往生。比如上品下生,往生条件就是“但发无上道心”,也就是世俗菩提心。所以即使没有禅定,甚至可以上品往生。

  我们学佛的时候,在这方面要注意,千万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在印祖《文钞》中把这些道理说得非常明白,告诉我们要分不同的根机。

  文章摘自:仁禅法师《净土决疑论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