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阿弥陀经 >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十四课

  “八圣道分。”

  “八圣道”,就是八正道。第一是正见,第二是正思惟,第三是正语,第四是正业,第五是正命,第六是正精进,第七就是正念,第八是正定。这个非常要紧,就是叫“三四二五,单七只八”,叫“三十七道品”。这是佛法的总纲,略者就是六度万行,再简略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我们学佛人,基本的佛法要学。

  现在,单单讲七觉支、八正道。这八种法叫八正道,因为一丝也没有偏,不偏左左,不偏右右。一丝也没有邪,所以就叫做“正”。照这八种法去修,就可以免脱我们的生死。生死不了,很是危险,必落六道轮回

  “如是等法。”

  “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是说“有这样的许多的法”。说到一个“等”字还有了,不单单只有七觉支、八正道,还有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四念处,我们也要讲一讲。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佛而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

  四正勤、四如意足,十二种法,加上上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一共有三十七种道品,就叫三十七道品。

  “品”就是与种类差不多的意思,比如说三十七种、三十七类都可以。加上一个“道”字,就是指这些法都是跳出生死关头的真道理,所以叫做“道品”。

  什么叫四念处?我再给你们讲一遍,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种种的污秽不洁净。不要说死了、烂了都要变成脓血,就是活的时候也全靠一层皮包住骨头。那里面都是臭的,都是脓血屎尿,污秽不污秽?所以要常常想,念这个身体是不洁净的。

  第二是受念处,我也再重复一遍。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受着的,不受就不苦,一受就要苦。人家骂你,就生气。赞叹你,就生欢喜。有欢喜,就会有不欢喜的事情来了。仔细说起来,也是说不尽。所以要常常念,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没有好处,都是苦的。

  第三是心念处。

  心,有几种的心:一种是肉团心,就是人身体里,心肝的心,那是一团肉块,没有觉性的。

  一种是缘虑心,“缘虑心”是攀住的意思,“虑”是分别的意思。缘虑心,实在也是十二因缘里和五阴炽盛里头一样。

  一种是真实心,那是一切众生的本体,那是我们永远不会改变的。现在所说的心念处的“心”,是这三种里头的第二种——缘虑心。

  一个人对外边的各种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心来分别。一个心(念)去了,另一个心(念)又来了,时时刻刻在改变。境界过了,那个分别的心也就消灭了。同那云里头的电光一样,亮一亮就暗了。所以一个人应该要常常想念这个心是虚假的,不可以错认作自己的心。当它是真实心,就错了,说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是法念处。法,诸法无常。所以古人修行说:“修行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主人翁。”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真的假的。这个“识”,也还是假的。那怎么样子才是真的呢?要转识成智!转五识为成所作智,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八识为大圆镜智。那么,就转凡成圣了,修行就要修到这样子的地步。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