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主要内容:道交感应、发菩提心、权巧救苦

净因法师:《普门品》主要内容之道交感应、发菩提心、权巧救苦

  《普门品》主要内容为: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下:道交感应、发菩提心、权巧救苦。

道交感应

  念观音菩萨名号能免三灾、脱八难原因在于持名。持名就是一心不乱,此刻内心处于正念之中。观音菩萨救度众生在于道交感应,众生对其观音菩萨名号有感才有应。众生对其观音菩萨名号如果无感,菩萨就无法应众生之苦难。众生念观音名号在于正念与一心不乱。观音菩萨能够应众生之感救度,是因为菩萨发了菩提心救度众生。

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核心在于知苦。知苦包涵自己与众生苦,才能感同身受发起救苦之菩提心。菩萨寻声就很重要,只有深层聆听才能知道众生苦。菩萨才能知道众生苦及解决他们苦急切性。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菩萨寻声就是知众生之苦,菩萨才能救度众生之急切。那么菩萨如何权巧救苦众生就是下面讨论部分。

权巧救苦

  菩萨根据众生处于不同需求救度众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救七难面对外境引发的众生苦。解三毒面对众生内心的苦。应二求即求男、求女面对众生传种接代的苦。

  通过以上总结,学佛从自己与家庭出发。自己整天在外放生救度众生而家里乱成一锅粥,这不是学佛。自己整天讲发菩提心却无法聆听自己内心与家人苦,这也不是学佛。学佛从自己内心离苦得乐及家庭内关系和睦入手,有时多聆听就能化解很多矛盾与纠纷。

  学佛从自己生活中改变自己心开始,然后逐步改变周围人的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宝莲禅寺hk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