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详情]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7)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7)

  玄二、征

  云何名为六所烧事?

  「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前面是说:出来六个太阳,加原来的一个就是七个太阳。这个世界上「热遂增七」,这样这个热增加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呢?就是有六种事被燃烧了。「云何名为六所烧事」呢?

  玄三、释(分二科)  黄一、诸水枯竭

  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三、无热大池,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轮及第六一分之所枯竭。

  「一、小大沟坑」,小的沟坑、大的沟坑里面的水。「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了,热力太高了,这个水都被蒸发了,没有了,这是第一样事。

  第二样事,小的河流、大的河流,「由第三」个「日轮之所枯竭」。

  第三件事:「无热大池,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这个「无热大池」是在雪山之北、香醉山的南面,就是雪山和香醉山之间有一个大水池,这个水池的名字叫做「无热大池」。这个池子里面有一个龙,龙的名字也叫做「无热」,有的地方也叫做「无热恼」。为什么叫这名字呢?因为,很多的龙有三样的苦恼事情。第一样,就是热风、热沙,很炎热的风沙去吹这个龙,这个热烧这个龙的皮肉骨髓,他感觉到很苦恼,龙有这种苦恼。第二样苦恼是什么呢?有恶风暴起,很暴恶的风吹起来,吹到他的宫殿,使令他里面的宝、各种庄严具都失掉了,这个龙身自现,龙的身形就现出来,龙以为很苦恼,这是第二样苦恼。第三样,龙在娱乐的时候,金翅鸟到它的宫殿里面,把他的龙子、龙女都吃掉了,这些龙非常的恐怖,这是一种苦恼。有这三样的苦恼。

  但是,无热大池里面这个龙没有这种苦恼,所以立名为无热龙、无热恼龙。这个池也叫这名字,叫无热恼大池。这个池里面的水是大、很广大的,「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

  「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轮及第六一分之所枯竭」,大海里面的水被第五个太阳和第六个太阳的一分的力量所枯竭了。

  黄二、大地燃烧(分二科)  宇一、出所烧

  五、苏迷卢山,及以大地体坚实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轮之所烧然。

  五,第五样事:「苏迷卢山」。苏迷卢山,就是须弥山,称为妙高山。

  妙高山「及以大地」,妙高山是第五,大地就是第六。所以,古代的学习《瑜伽师地论》说,这五下面应该有六字,「五、六,苏迷卢山及以大地」,应该这样子,这样就足这个数了,一共是七样事。

  妙高山和「大地,体坚实故」,他们的体性是特别坚固实在,是不容易被燃烧的;但是,现在热的力量太大了,就由第六个太阳的一分的力量、「及第七日轮之所烧然」,就燃烧了。

  宇二、明边际

  即此火焰,为风所鼓,展转炽盛,极至梵世。

  前边是大地有这么六样事被燃烧了。这底下说到燃烧的边际,烧到什么地方为止呢?说:「即此火焰」,就是这么多的大地、山河、须弥山所燃烧的火焰,「为风所鼓」动,展转地炽盛,火愈来愈猛、愈来愈猛。「极至梵世」,烧到最后的地方,就是烧到梵天去了。梵众天、梵辅天、乃至大梵天都被烧掉了,这是烧到这个边际。

  亥二、略摄事(分二科)  天一、总标

  又如是等,略为三事:

  前边说所燃烧的一共是有六样事,这六样事把它归纳成三种事。

  天二、列释

  一、水所生事,谓药草等,由初所槁。二、即水事,由五所涸。三、恒相续住体坚实事,由二所烧。

  「一、水所生事,谓药草等」,这药草、树木都是要有水才可以生出来。「由初所槁」,由第一个太阳,它就枯槁了,把它破坏了、烧掉了。

  第二样事,即是水事,就是:小大沟、小河、大河,乃至无热大池、大海。「由五所涸」,由那五个太阳──一共有七个太阳,后来又出来六个太阳的前五个,把它枯竭了。

  第三样事,「恒相续住体坚实事」,那就是苏迷卢山及大地这二样,它们是「恒相续住体坚实事」。「由二所烧」,由那个第六个太阳的一分,和第七个太阳燃烧了,烧毁了。

  酉二、已坏(分二科)  戌一、证坏劫

  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烬及与余影皆不可得,广说如经。从此名为器世间已坏。满足二十中劫。

  「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烬及与余影皆不可得」,这是烧的情况,烧到这个程度。「如是」,像前面说的这个世界。「皆悉烧已」,全部都被烧坏了,烧毁了。乃至到灰烬,烧成灰了。「烬」,是烧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灰。「及与余影」,以「及余影」也皆不可得;若有纸就会有影,既然纸都被烧成灰了,灰飞烟灭了,所以影也不可得了。「广说如经」,详细的说这件事,像《阿含经》里面有讲。

  「从此名为器世间已坏」,从上面说的这些情形就可以明白了,我们居住的器世界,虽然是很广大、很坚实,也是要无常的了。

  满二十劫,这个坏,这个火灾的燃烧,从开始烧到最后要经过多长久呢?满足二十劫、二十中劫。这不得了,要这么长的时间,不得了!

  戌二、显空劫

  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这是讲「空劫」。前面是说住劫,这儿说空劫。空劫:烧完了以后,就是没有这世界,这个地方就是虚空了。这个虚空,破坏了以后,这个空的境界有多少时间呢?「复」,又是二十中劫住,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

  巳二、水灾(分二科)  午一、征

  云何水灾?

  前面这个火灾说完了。这底下说「水灾」,这个水灾是怎么一个情形呢?是问。

  午二、释(分二科)  未一、坏劫摄

  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如水消盐。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

  「谓过七火灾已」,这是说过了七次大火以后。「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经过七次的火灾以后,在第二禅天里面有俱生的水界生起来。「坏器世间」,这个水来破坏这个世间。

  「过七火灾」,我们算这个数:一次火灾就是一个大劫了;就是八十个中劫一个大劫,成、住、坏、空;那么成、住、坏、空,各二十中劫,成就了以后就是住;住,然后就破坏,这个坏的时候就是一次火灾;火灾完了,就是空劫;这就是一次火灾。再一次灾就是又一个大劫;再一次火灾又一个大劫。「过七火灾已」,就是过了七个大劫。

  第二禅天里面──第一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第二禅是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有俱生的水界生起来。这个俱生的水界怎么讲呢?这俱生的水,或者说是这样的灾难来了的时候,那个世界上的人已经都没有了,就是第二禅天里面的人他们也是到三禅天以上去了,也是空了。

  现在这「俱生」,就是与它同时生起的水界。那么这个同时,与谁同时呢?窥基大师他讲,说是与那个众生同时生,就是那个修行人、那个得禅定的人,他生到二禅天的时候同时也有水,在那个世界上,这是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说与业力同生,窥基大师那么讲。或者说是这个水界与那个世界同时生的,就是第二禅天的宫殿,他们的宫殿非常的广大,同时也就有水生出来的。可是现在在有水灾的时候,那个俱生的水界就是特别的广大了,所以叫做「器」。

  这个水特别广大以后,「坏器世间」,就把这个世界破坏了。但那种情形,大水来了的时候,也不但是把二禅天坏了,也同时把初禅以下的这些世界通通都破坏了。「如水消盐」,那个破坏的情形就像盐被水溶化了那样;这世界被水溶化、消融了──那样的破坏。

  「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这个水能破坏这个世界,世界破坏了以后,这个水那去了?水同时也没有了,「一时俱没」。

  未二、空劫摄

  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住。

  「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住」,又是空了,这个世界又是空了。

  巳三、风灾(分二科)  午一、征

  云何风灾?

  前面说过,过七火灾已,然后才有这个水灾出现;这个七火灾就是七个大劫。七个大劫以后,又经过了一个劫,这个世界空了,又出现成、住、坏,这样子又经过了一个大劫,那么加起来就是八个劫。七火灾是一个劫(注:口误),是七个大劫;然后才有水灾,这个水界生起,这又是一个劫。这样表示什么意思呢?第二禅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光天的寿命是二劫,是两个大劫;无量光天是四个大劫;极光净天是八劫,寿命是八劫。

  这样说,七火灾就是七个劫,这只是梵天以下,第二禅天没有事。再过了一个劫,这个时候实在就是成、住──成、住时候,然后这个坏才来,那就是第八劫的时候。那么这个第二禅天的最高一层天,他的寿命就是八劫,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个世界坏了,他的寿命也到了,是这么回事。这数目和这个灾的劫数是相合的,是这样意思。

  午二、释(分二科)  未一、坏劫摄(分二科) 申一、彼相

  谓七水灾过已,复七火灾。从此无间,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坏器世间。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此之风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

  现在说风灾的情形。

  「谓七水灾过已」,这个七水灾这件事,有了一次水灾以后,又要有七次的火灾;那么火灾以后,再有一次水灾。那么这个七水灾,就是要经过七个七火灾,「七火灾过已」。「复七火灾」,又有,这就是八次火灾。八次火灾有七次水灾,这是多少个七了。

  「从此无间」,又经过了一个劫。「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这个风界和前面解释一样。坏这个器世间,把第三禅天就破坏了。第三禅天是少净天、无量净天、极光净天;前面是极净光天,应该是那样讲。

  这个少净天,他的寿命是十六大劫。那么第二层的无量净天,就是三十二个大劫。等到最高的一层天就是六十四个大劫──他的寿命。六十四个大劫,前边是多少个火灾?多少个水灾?七、八五十六;一共是六十三个劫;那最后一个风灾的确是六十四,就是六十四个大劫。这个数也是相合的。

  「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这底下举个例子。这个支节,「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这个风一吹起来的时候,譬如这个树的支节,风吹得厉害了,能把树的支节吹干了,就不滋润了,也能够消尽这个支节。「此之风界」,现在说的这个风灾的这个风界,「与器世间」也是一样,也是能破坏的。「一时俱没」,这个风一动起来把世界破坏了,世界破坏了、风也没有了,是「一时俱没」。

  申二、显所以

  所以者何?现见有一由风界发,乃令其骨皆悉消尽。

  「所以者何」?这是说明理由、说明它的原因。

  「现见有一由风界发,乃令其骨皆悉消尽」,说这个人,说这个众生、有情了。前面说这个世界破坏,是无情;现在以有情为例。「现见」,现在可以看见的一件事,是「有一」有情「由风界发」动了,使令他的骨都消尽了。

  我听见一个人说出一件事,就是在袁世凯做皇帝的时候,他有一个大臣叫倪世聪,就是安徽的督军。这个人正常的时候、没有病痛的时候,他身体也很正常,有五、六尺高以上;但是后来有病了以后,他的身体就是只有三尺,有三尺这么长,就转变成这样子。我怎么知道这个事情呢?是他的秘书说的。他的秘书向我说这个事,他当时说是:那不知道是什么业力,会这样子?

  这里说是「由风界发,乃令其骨皆悉消尽」,这表示说这个风的厉害,能破坏这个世界。

  未二、空劫摄

  从此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前面是住劫;这一破坏了,是坏劫;坏完了是空劫,有二十劫是空的。

  卯二、世间成(分二科)  辰一、结前生后

  如是略说世间已坏。云何世间成?

  「如是略说世间已坏」,前面是说坏劫。「云何世间成」,前面说坏,这底下说世间的成立。

  辰二、广辨一切(分二科)  巳一、总标

  谓过如是二十中劫已,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故,世间复成。

  这是总说的。谓前边世界被火、水、风破坏了以后,就有二十劫的空。过了这二十劫的空以后,「一切有情业增上力」,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众生,他们所造的业的殊胜的力量的缘故,这个世界又成立了;所以总的说,是业的力量。业,使令世界成立的。这底下再详细说。

  巳二、别显(分二科)  午一、下三静虑摄(分二科)  未一、器世间(分二科)

  申一、举第三静虑

  尔时最初于虚空中,第三静虑器世间成。

  这先说「下三静虑」。第三、第二、第一,而不提第四静虑。什么原因呢?第四静虑,他们的世界──那个大宫殿与正报,与那修行人的生命俱生俱减,所以不须要有水、火、风去破坏,所以那就不提了。现在下边的第三、第二、第一这些禅天,他们的世界不和那个人的生命体俱生俱灭的,所以单独提到。

  「尔时,最初,于虚空中第三静虑器世间成」,由这个有情的业增上力──当然这是不动业,由他的不动业所成就的。但是《立世阿毗昙》也有一个说法。

  申二、例余静虑

  如第三静虑,第二及初,亦复如是。

  也都是由业增上力成就的。

  未二、有情世间(分三科)  申一、第三静虑(分二科)  酉一、举上品生

  尔时第三灾顶,有诸有情,由寿尽故、业尽故、福尽故;从彼没已;生第三静虑。

  「尔时,第三灾顶」,世界成就了以后,有情世间就出现了。「第三灾顶」,就是风灾之顶,就是第四禅。「有诸有情,由寿尽故、业尽故、福尽故,从彼没已,生第三静虑」。

  从这一段文上看出来一件事、看出一个消息来:世界是由有情的业力成就的,那么若有世界,就是要有有情的。在成的时候、初开始成的时候没有有情,成了以后就有有情了。若有那个世界,一定是有众生在那住的;不然的话,没有那个世界的,佛法的理论是这样意思。不是有个世界没有人,没有那回事儿;不过就是在破坏的时候是没有人、没有众生的。

  「尔时第三灾顶,有诸有情,由寿尽故」,他的寿命尽了。或者「业尽故」、或者「福尽故」,从彼就死没了,就生到第三静虑来。

  寿尽和业尽有什么不同?这里有点事情的。譬如拿人来说,我们供养辟支佛;供养阿罗汉;或者供佛,请佛吃一餐饭;或者怎么的,做功德。那你或者在人间享受富贵,死了以后又到天上去,天上又到人间,这福德无穷无尽,很久很久你这种业都不结束。不结束;但是寿尽了,这个时候人类你只能够活一千岁,那么到一千岁左右就得死了,这是寿尽了。但是福──你这个业没尽,业没尽又来享福来了,一直的是这样的下去。所以这个「寿尽」和「业尽」有点不同。其实寿也是业;但是,你不能够说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就是活两百岁,你不能这时候活一万岁,这不行的,你一定是差不多了也要死;死了再重换一个身体才来,这是这么意思。所以寿尽和业尽不一样。

  「福尽故」,我们人间、天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你的业功德很多,你的寿命也很长;但是你享福享得太过了,也使令你早死。在人间的人是这样子,天上的人也是。就是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人,就是他们特别的爱着禅味,也使令他寿命减少,有这种事情。所以「福尽故」,也就得要死。

  「从彼没已」,从第三灾顶,就是第四禅天,生到第三静虑去。当然,生存的时候,第四禅天的人他若有事情,他也可以到第三禅来。我们从经论上看,释提桓因是欲界的第二层天;但是他可以到大梵天去,同梵天王见见面、谈谈话,有这种事情。但这个不是死了,他没死,他那个身体乘着神通去了。那么初禅天的人、二禅天的人,也可以乘着神通到释提桓因、到六欲天来走一走,也可能到这个地球来走一走,也是可能;但这不是死,并没有死。

  现在是说死了,这有点不同。「从彼没已;生第三静虑」,这在劫初,是住劫之初、或者成劫的第二中劫以后,天上的人:或是欲界天的人、或者色界天上的人,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走一走,他们有神通、有光明,他能来。现在是说死亡了,换一个果报,生到第三静虑。

  酉二、例余品生

  余一切处,渐次亦尔。

  「余一切处,渐次亦尔」,这个「余一切处」,《披寻记》上各处都没有什么解释,不知怎么讲?那么后来我想了一想:这个三禅天,当然那是一个很殊胜的地方,那么从第四禅天的人死了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另外三禅天也有属于三禅天,还有其它的地方也属于第三静虑的,所以叫「余一切处」,这么讲好了。譬如说是这一个大的一个岛,这海里面有个岛、很大的一个洲;但是这个大洲的周围还有一些小岛,还有小岛也是属于这个岛,也是属于这个大的洲的,这可以这么解释;这个三禅天也有这个情形,是「余一切处」。「渐次亦尔」,他们也是由四禅天里面的人死掉,也到这里来了,到这来住,「余一切处」。「渐次亦尔」,逐渐的都来了,也是这样子。这个「渐次」,是他那寿命到了、死了,他才能来的,所以也是有前后的次第的。

  申二、第二静虑(分二科)  酉一、举上品生

  复从第二灾顶,生第二静虑。

  「第二灾顶」,就是三禅天,他们的人死了,就是生到第二静虑。第二静虑也有其他的地方,叫做「余一切处,应知亦尔」,是这样子。

  申二、例余品生

  余一切处,应知亦尔。

  这个《披寻记》的科上的意思是:生到第三静虑、第二静虑那是上品生。「余一切处」,就是「余品」,那可能就不是上品了,这样意思。

  申三、初静虑(分二科)  酉一、大梵生

  复从第一灾顶,有一有情,由寿等尽故,从彼没已,生初静虑梵世界中,为最大梵。由独一故,而怀不悦,便有希望:今当云何令余有情,亦来生此。

  「复从第一灾顶,有一有情,由寿等尽故,从彼没已,生初静虑梵世界中」,这里说到第一静虑。第一静虑的人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从第一灾顶」,「第一灾」,就是火灾。火灾之顶,就是二禅天,所以从第一灾就是从二禅天。有一个有情、有一个众生,当然这个有情他是要有一点特别的。

  「由寿等尽故」,由寿尽、业尽、福尽故。「从彼没已」,生到初静虑的梵世界中。「初静虑」,他称为梵天。「为最大梵」,初来的这一位叫做大梵天。「由独一故」,只他一个人。「而怀不悦」,心里不欢喜。「便有希望」,希望心,有什么希望呢?「今当云何令余有情,亦来生此」,其他的人;我一个人在这里不是太好,怎么办法令其他的有情,也能来到这里来给我做伴呢?

  酉二、余梵生

  当发心时,诸余有情,由寿等尽故,从第二静虑没已,生初静虑彼同分中。

  「当发心时,诸余有情,由寿等尽故,从第二静虑没已,生初静虑彼同分中」,就来了,他就生到这儿了。那么初禅的这个大梵天王,他认为那些人来了,是由他的心念而来的,所以认为这是他的儿子,他们也同意他是他们的父亲。是这么回事儿。

  午二、欲界诸趣摄(分二科)  未一、空居四天(分二科)  申一、器世间

  如是下三静虑,器及有情世间成已。于虚空中,欲界四天宫殿渐成。当知彼诸虚空宫殿,皆如化出。

  「如是下三静虑」,像前面说的;这一共是四个静虑,现在下三静虑。「器及有情世间成已」,这个器世间和有情世间都成立了。「于虚空中,欲界四天宫殿渐成」,前面是说色界天;这底下说欲界天,欲界天「四天宫殿渐成」。欲界天一共有六层天:有四王天、忉利天、地居天是在地面上居住的,其余的六层天是虚空里面。所以说:于虚空中欲界的四天宫殿也逐渐的成就了。

  「当知彼诸虚空宫殿,皆如化出」,那怎么样成就的呢?就是「化」,就是无而忽有,就有情的业增上力,忽然间就有了,这样子。

  申二、有情世间

  又诸有情,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而来生此诸宫殿中。余如前说。

  这是第二科。又欲界虚空的四层天居住的地方成就了,那么有谁到这来住呢?「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极净光天,那这就是二禅天。经论上说二禅天的人来到这个欲界,因为这个初禅他和欲界是同时被火烧了,烧了以后经过空,然后再成立,同时成立的,所以不说是从梵天来到人间、来到欲界天,不这么说;说他从二禅天来的。我以前还没想:为什么不说初禅天的人死了,来到我们欲界来呢?当时不太明白,现在知道这个事情。

  「当知彼诸虚空宫殿皆如化出。又诸有情,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而来生此诸宫殿中。余如前说」,就是每一层天之外,还有其他所属的地方,也都是从第二禅天的人往生来的、生来的。

  未二、地居诸趣(分二科)  申一、一切器世间(分二科)

  酉一、约居处辨(分二科)  戌一、成渐次(分三科)

  亥一、风轮(分二科)      天一、标依持

  自此以后,有大风轮,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从下而起,与彼世界作所依持,为欲安立无有宫殿诸有情类。

  这底下是地居的众生的情况。先说这个器世间,先约居住的地方说。

  「自此以后」,就是欲界天虚空诸天成就了以后。「有大风轮」,有很广大的风轮。这个「轮」,有圆的意思,这个大风轮是个圆的。「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从下而起」,是先从下面活动,这个大风轮。

  「与彼世界作所依持」,做这个事情做什么呢?就是为这个世界作个依持处,依大风轮为一个依止处。就是风轮的依持的力量,这个世界才能够存在,是这样意思。那么这个和现在,我们不详细的去看,和现在的大气层有点相似。「为欲安立无有宫殿诸有情类」,这就是在这个地球上居住的人,他们不是有现成的宫殿的。这些没有宫殿的有情类要有个处所安立、有个居住的地方,就是:先有个大风轮做依止处,这样意思。

  天二、释彼相

  此大风轮有二种相。谓仰周布,及傍侧布,由此持水令不散坠。

  「此大风轮有二种相」,这就是风轮的相貌。「谓仰周布,及傍侧布,由此持水令不散坠」:「谓仰周布」,这个「仰」,是向上,由下向上,遍布到像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及傍侧布」,及周围、旁边,周围也有风轮。说这个风轮的相貌是这样子。

  「由此持水令不散坠」,因为有了风以后,这个风能摄持这个水令它不散、也不坠,就是留在这里,这应意思。这底下说详细的相貌。

  亥二、水轮

  次由彼业增上力故,于虚空界,金藏云兴。从此降雨,注风轮上。

  「次由彼业增上力故,于虚空界,金藏云兴」,前面这个风轮也是众生业增上力成就的;然后还是「由彼业增上力故,于虚空中」有「金藏云兴」。「金藏云兴」这个话怎么讲呢?就是云里面含藏着金属的东西,所以叫做「金藏云」。这个云兴起来以后,「从此降雨,注风轮上」,这大雨──这个云就降雨流注在风轮上面。

  亥三、地轮

  次复起风,鼓水令坚,此即名为金性地轮。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为风飙之所冲薄。

  「次复起风,鼓水令坚」,降了大雨以后,又生起来一种风,这个风鼓动水,使令它变成一个坚固的实体。水是流动的、不坚固,现在让它变成坚固的实体。「此即名为金性地轮」,这个水被风的鼓动,它逐渐地就变了,逐渐地变成「金性地轮」。这个事情有人说笑话说:『鸡蛋里挑骨头』,是有骨头嘛!是有骨头,这话没什么不对嘛!现在这个水好像是个流动的;但它会变成大地、变成七宝,都是由水变成的,「此即名为金性地轮」。就是这个金属的东西,就是这个大地,大地就是这么样成就的:先有水,然后风来鼓动它,就变成一个地轮。地也是轮,也是圆的,这有点意思。

  「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为风飙之所冲薄」,这个地轮是坚固的,这上面可以有大雨,这个水、降大雨的时候,在大地上流注。「激注」,也有冲击、也是流注的意思。下边,这个金轮的下边还有大风,「风飙」,「飙」,也就是暴风,来「冲薄」,也就是来冲击他,也是这样的意思;但是也没有什么事。

  戌二、成差别(分二科)          亥一、出诸处(分二科)

  天一、苏迷卢及七金山(分二科)  地一、辨体性(分二科)

  玄一、苏迷卢(分二科)          黄一、举因

  此地成已,即由比业增上力故,空中复起诸界藏云。又从彼云降种种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轮而住。次复风起,鼓水令坚。

  「此地成已」,当然,这个动──看这个文、前后文这么看,这个世界的破坏是水火风,世界的成立还是水火风;他也能成立,他也能破坏;成立也是它,破坏也是它;破坏也是它,成立也是它;但是,总而言之是众生的业力,是这样意思。

  「此地成已」,这个大地的地轮成就了以后。「即由彼业增上力故」,还是由业力。「空中复起诸界藏云」,虚空里面又生起了「诸界藏云」。「诸界」是什么?就是地、水、火、风。这个云里面藏着地、水、火、风的性质的东西,所以叫做「诸界藏云」。这个「诸界藏云」在虚空里生起了。「又从彼云降种种雨」,从那个「彼云」里又是降落下来很多的、各式各样的雨,它就是作用不同就是了,所以叫「种种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轮而住」,依这个大地而住,这个水流在这里。「次复风起,鼓水令坚」,又是这样子。

  黄二、显性

  即由此风力所引故,诸有清净第一最胜精妙性者,成苏迷卢山。此山成已,四宝为体。所谓金、银、颇胝、玻璃。

  「即由此风力所引故,诸有清净第一最胜精妙性者,成苏迷卢山」,原来这目的是这样子。「即由此风力」,这个风、兴起来这个风的力量的引发,所以「诸有」的「清净、第一」、最殊胜的了;又是清净的、又是最殊胜的,「精妙」体性的性,这种东西,那么就是四宝。「成苏迷卢山」,造成了一个须弥山,这样造成了。「此山成已,四宝为体」,这个须弥山是四种宝为它的体性。那四种宝呢?「所谓金、银、颇胝、玻璃」这四种宝。

  玄二、七金山(分三科)  黄一、标性

  若中性品者,成七金山。

  「七金山」的宝就不如须弥山了。成七个金山,看以后下面会说的清楚。

  黄二、列名

  谓持双山。毗那鬊迦山、马耳山、善见山、竭达洛迦山、持轴山、尼民达罗山。

  「持双山」──七个金山;第一个金山名字叫做「持双山」。「持双山」是中国话,梵语叫做逾健驮罗,中国话叫做「持双」。这个「持双」是什么意思呢?说是那个山顶上有两个──横看成岭竖成峰;就是有两个岭,看这个山上有两个山岭,这叫「持双山」,这第一个金山。第二个叫「毗那鬊迦山」,中国话翻作「障碍」。窥基法师他解释:山上有个神,那个神障碍人修善法;这是约这个神来立名字,叫做障碍山。「马耳山」是中国话,印度话叫做遏尸缚羯拿,中国话叫做「马耳山」,就是那个山的形相像马耳朵。「善见山」,印度话叫苏达梨舍那,翻中国话叫做「善见山」,人看见了这个山能生善念,所以叫做「善见山」。「竭达洛迦山」,这翻到中国话叫做担木山。扁担的担,担责任的担,担木山。「持轴山」,印度话叫做伊沙驮罗,翻到中国话叫做「持轴」。这个「轴」,就是车轴,类似车轴似的这个山。「尼民达罗山」,海里面的鱼的名字叫做「尼民达罗」,这个没有办法翻,就是纯原来的音。

  黄三、释相

  如是诸山,其峰布列,各由形状差别为名;绕苏迷卢次第而住。

  「如是诸山,其峰布列,各由形状差别为名」,这么多的山叫做七金山。它们的峰,每一个山当然都是有山峰的,一个一个地陈列在那里、分布在那里。各由他们的形状的不同而立出来不同的名字;但是,其中第二个山是以神的名字立名的。「绕苏迷卢次第而住」,这七金山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围绕这个须弥山而住。在须弥山的外边,一个山、一个山围绕着──「而住」。

  地二、显彼量(分二科)  玄一、苏迷卢

  苏迷卢量,高八万逾缮那;广亦如之。下入水际,量亦复尔。

  「苏迷卢量,高八万逾缮那;广亦如之」,从这个文句上的表示,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中央;那么七金山是围绕着这个须弥山的外边。苏迷卢它的量──它有几高呢?有几大呢?这个量,高有八万「逾缮那」,旧的翻译就是「由旬」,八万由旬这么高。「广亦如是」,它的高是这样子;那么广是多少?也是有八万由旬,这样子。「下入水际,量亦复尔」,这个须弥山入到水里面的量,也是八万由旬。出水八万由旬,入水八万由旬。这是说这个须弥山的量。

  玄二、七金山(分二科)  黄一、持双山

  又持双山,等彼之半。

  这底下说七金山的量是多大呢?这个「持双山,等彼之半」。「等」,与须弥山的一半是相等的。那么就是、应该是入水也是八万逾缮那,也是八万由旬;出水就是四万由旬,就是须弥山的一半,是这样意思。

  黄二、余六山

  从此次第,余六金山,其量渐减,各等其半。

  从这个持双山来论次第,剩余的六个金山,他们的量逐渐的减少。「各等其半」,那第二个金山就是第一个金山之半,那么就是两万由旬了。那么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都是这样意思。第七个金山,就等于第六个金山的一半,就逐渐的低下来了。

  天二、四大洲等(分五科)  地一、四大洲八中洲并轮围山(分二科)

  玄一、略标列

  若下品性者,于苏迷卢四边七金山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并轮围山。此山轮围四洲而住,量等尼民达罗之半。

  「若下品性者,于苏迷卢四边七金山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前边说是妙高山是第一最胜精妙性的;那中品性成七金山;现在是下品性的。这个金属的东西有分三品,下品体性的这种金属,就是「于苏迷卢四边七金山」以「外,成四大洲」,在大海里面有四大洲。

  东胜身洲,东西南北的东;胜,殊胜的胜。有的地方写东胜神洲,神通的神,是不对的;应该是身,身体的身,东胜身洲。东胜身洲什么意思呢?就是东胜身洲那个地方的人,他的身相很殊胜、他的身形比别的地方的人好,叫东胜身洲。

  南赡部洲,是赡;而不是瞻。瞻望的瞻、是个看。南赡──赡,是贝,宝贝的贝,那个贝字边;翻到中国话叫做胜金洲。这个赡部是树;树那个地方有河,河里面有黄金,那个黄金是最殊胜的。所以河的名字叫做赡部;旁边、那个河边上的树也叫赡部;而这个地区也叫这个名字,叫赡部。这个是在须弥山的南面,也在七金山之外,咸水海里面,那么它叫南赡部洲,就是叫做胜金洲。

  西牛货洲,下面有解释。西牛货洲,牛货,以牛来贸易,以牛羊作贸易:我的牛羊卖给你、你的牛羊卖给我;就是这样作交易的,叫西牛货洲。

  北拘卢洲,拘卢翻个胜处。四大部洲,北拘卢洲是最殊胜的,那地方的人都是有德行的人,都是修这五戒、十善的,是修十善法的,不像其他的世界的人不一定。

  那么「成四大洲」、及八个中等的洲。「并轮围山」,令外还有一个轮围山。轮围山什么意思呢?「此山轮围四洲而住」,这个轮围山就是在四大部洲的周围而住,就是在那个地方,在四大部洲的周围住。「量等尼民达罗之半」,「尼民达罗」,是七金山最后一个山,是它的一半,出水那么高。

  地二、非天宫殿

  复成非天宫殿。此宫在苏迷卢下,依水而居。

  前边是说这么多的住处,诸天的住处;或是人的住处──四大部洲就是人的住处了;须弥山上面是天的住处,还有空居天;现在说非天。「非天」,是什么?就是阿修罗了。说到阿修罗,他有天福,而没有天的道德,所以是非天。他的住处在那里呢?此宫在苏迷卢的下边,依水而住,依这个大海水里面,在大海水里面住。

  地三、大雪山无热池

  复成大雪山、及无热池周围崖岸。

  这个须弥山、四大部洲、乃至这非天的宫殿。又成了大雪山──就是我们南赡部洲这个地方还有大雪山、还有无热池周围的崖岸都成就了。

  地四、一切落迦

  次成最下八大那落迦处。诸大那落迦、及独一那落迦、寒那落迦、近边那落迦。

  次成最下的八个大的那落迦处,地狱处,有八个大地狱。「诸大那落迦」、及独一的那落迦。有独一的那落迦,这又是不同的。有寒的那落迦,寒冰的地狱,还有近边的地狱。

  地五、一分鬼傍生处

  复成一分鬼、傍生处。

  这都由水、由风的鼓动,成就了这么多的地方。「复成一分鬼」,这个鬼在人间也是有,各地方都有,现在是说到有一部分鬼的地方;有傍生的地方,就是畜生的地方。

  亥二、广四洲(分三科)  天一、列名

  四大洲者:谓南赡部洲、东毗提诃洲、西瞿陀尼洲、北拘卢洲。

  「四大洲者」,四大洲是那四大洲呢?「谓南赡部洲、东毗提诃洲」,我刚才说了,「东毗提诃洲」,东胜身洲。「西瞿陀尼洲」,翻个牛货洲。「北拘卢洲」,就是胜处洲。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