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冷漠吗?

宗杰法师:念佛人冷漠吗?

有人问:

  觉得念佛人有些冷漠。好像也不怎么关心人世间的事,什么都用念佛往生来解决。该怎么看待呢?

宗杰法师答:

  净土法门比较特殊,讲“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于是很多人觉得学净土的人太冷漠了,一下子就讲到“往生”的高度(似乎不通人情冷暖)。

  祖师大德也有说,念佛人若生大病、得绝症,当生庆喜,做往生时至想。如果站在人情角度,我们会说:“得绝症还不赶快治吗?”

  祖师大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所站高度不同。祖师站在佛法究竟的高度——既然已经得绝症治不好了,而人固有一死,那么念佛往生离开人世要比没有念佛往生离开人世殊胜太多。这是更深层次的慈悲!

  有人说,佛陀的父亲去世时,他亲自去抬棺,参与父亲葬礼全过程,这么看,佛也有人情。但其实,佛陀是把“人情”转化为“慈悲”。

  我们对人的关爱往往是落于情执的。他跟我有亲戚关系,我才对他好。而佛陀把人情升华为慈悲,佛看他的父亲,除了是养育有恩的父亲,同时也是众生之一(佛要度化众生悉令成佛)。

  为什么佛陀赞叹出家,因为在家只属于个人,出家则属于众生,属于众生则也包括家人。出家是出离小家,进入大家,不是简单的舍弃家。

  我们作为净土行人,当某地遇到困难、灾难,自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不过这种援助不是仅仅站在世间关爱、情执的角度,而是要站在佛法的高度,因为众生生生世世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又岂忍父母受苦?所以我们要怀着慈悲,尽力的援助。如此,便趋向“离欲”——离开世间的情欲去看待、处理事情。

  如果没有慈悲、离欲的高度,我们就无法理解佛法是怎样在世间传播了两千多年。如果它只是把人变成了毫无人情味的“机器人”,那不是佛法。

  佛法是把情感升华为慈悲与智慧,不让我们执着于“情”。

  所以,如果你觉得某些念佛人给你冷漠的感觉,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他可能是站在佛法的高度,站在慈悲的角度,你还理解不了;其二,他可能还没有真的理解佛法的慈悲,可能是他个人处事不周。

  古德讲,法情不比俗情浓。儒家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弘一大师往生前,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淡,需要适当的距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书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