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要看别人的过失
修学佛法的人为什么说不要看别人的过失,如果他做错了,我们要以引导、指导和感化他为中心点,这就是菩提智慧,而不是别人做错了事情,你就起烦恼心。他对你说了两句话不合你的胃口,你就烦恼了,那这就出问题了,那你还修什么?我们的心清净,一切都是清净的。
原标题:恒传法师:若真修道人,不见别人过!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郑观音寺
- 上一篇:生活本不苦,苦是欲望过多
- 下一篇:正确了解佛法对发菩提心的人最为重要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 为什么要上香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佛家经典禅语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十恶八邪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指月录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缘失去时别太惋惜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邪淫的果报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二祖_慧可大师
- 放开烦恼
- 五灯会元
- 江洋大盗念佛后
- 当心真的纯净起来
- 《禅门日诵》简介
- 绳子是自己捆住自己的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不在意是一种性格魅力
- 如何战胜心魔?
- 如何才是开悟?
- 学佛不要看别人的过失
- 解脱的圣人也叫“无业行人”
- 不二法门也被称为“禅”
-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 拜佛是个好运动
- 给他缘劝他修学,还是随他缘想学就学
- 道法自然
- 莫把职场、仕途的那一套带到道场
- 执着有就是垢,了不可得就是净
- 禅修者应如何对待身边的恶人?
- 做功德是离苦得乐法也是圆满智慧法
- 直心就是道场
- 布施就是道场
- 修行需要正知见、真用功
- 念念不忘生死,处处不离佛号
- 修行贵在积累
- 36条禅机妙语
- 人生无常,谁都一样
- 重复徘徊五欲六尘里无法自拔
- 法无定法,对机者上
- 具备修道人格就是真的想改变自己
- 发心、正见、实修
- 在共事中除去个性抵抗学会调柔
- 追根究底拨云开 悟入真如佛本怀
- 从死亡轮回变成往生利众
- 看住当下的自己,就是观自在的最初下手处
- 为一点小事而烦恼,便少了一个快乐的日子
- 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否就在修行的路上
- 正确了解佛法对发菩提心的人最为重要
- 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心存感谢
- 佛法妙难思,度众生用方便
- 为了解决烦恼而去修行
- 随顺佛法成就众生,先身口意能随普贤十大愿
-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 学佛重发心、种善根、用心办道方是大用
- 念佛人为临终时弥陀放光接引
- 修行人要勤修定力,牢守心志
- 还戒体一个清净,才能够继续修行
- 种一成佛的正因
- 知病悟无常,念佛知莲香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佛学常识]如何抄经?抄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附抄经视频)
- [星云大师]问号中的得失
- [佛学常识]为什么不能迷信神通?(内附视频)
- [星云大师]不是真正的“巧”,不如“拙处力行”
- [佛理禅机]学佛不要看别人的过失
- [佛学常识]如何看待痛苦和磨难?
- [大愿法师]行菩萨道的修行人,能修忍辱非常重要
- [达照法师]妄想对破除我执没有任何帮助
- [达照法师]禅定可以解脱成道吗?禅定的最高境界是否在天道?
- [星云大师]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 [智慧故事]第2课丨普陀山这个地方最灵验,一定要拜!(内附视频)
- [达照法师]什么是禅净双修?
- [智慧故事]第1课丨求观音菩萨灵验,一定要这样做!(内附视频)
- [一行禅师]走路是一种重要的禅修方式!
- [佛学常识]佛教中的“惭愧”是什么意思?对佛弟子有多重要?
- [妙莲法师]别问佛法灵不灵,要问自己有没有诚心修到位?
- [佛学常识]现代佛教寺院应该怎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