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有火
沩山灵佑侍立百丈怀海,百丈说:“你拨拨炉子,看还有没有火?”
沩山拨了一下说:“无火。”
百丈起身彻底拨了一拨,拨出一点火来,指着火对沩山说:“这不是火吗?”沩山大悟。
这样就能开悟?真是匪夷所思。
那时大概是冬天,百丈禅师希望把炉火重新燃起来,以便取暖,于是吩咐侍者沩山查看炉中有无余烬,然后添一点燃料进去。
沩山拨了一下,看不到火;百丈虽不十分确定有火,但他想碰碰运气,因此再拨一下,结果拨出一点火来,“这不是火吗?”沩山看到火马上开悟。
这完全是凑巧,百丈并无“预谋”要藉此让徒弟开悟。
沩山为什么会开悟?他已经用功了很久,心中尚无着力点,悟境不现前。
在拨火的情境中,他本来以为炉中已经没有火,经师父一拨,竟然有火了,心头立刻灵光一闪。
他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他没有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原本就在那里。
这也正如自己的智慧和悟境,它原本就有,不必在心中增加什么,也不必向外逐觅。
本来以为没有,其实是自己没有看到;本来追求开悟,其实悟境一直在自己心中。
沩山的开悟,就是这样引发的。
一生之中,在学业、事业、感情、人际等等方面,多少会遇到危桥险路,一般人很容易对自己所欲追求的目标产生怀疑和失望,因而产生放弃努力的念头。
此时要效法炉中拨火,坚持下去。
如果目标得以完成,当然值得欢庆;但有些事无法强求,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仍未竟全功,这也毋须气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定会有另一面的收获,并且获致珍贵的经验。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禅宗公案大全
- 《信心铭》释义
-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 为什么要上香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禅门日诵》简介
- 景德传灯录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如何战胜心魔?
- 六祖坛经讲座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缘失去时别太惋惜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 当常念依止、恩德、加被、不舍
- 禅的精神,禅是实实在在的
- 发心当用佛法理解和汇入
- 真正了知实践功德的人,是难能可贵、功德所在的
- 最核心判断是自我的贪爱
- 临终求无病苦会颠倒
- 严守心门,让心定下来,方能除妄
- 讲戒律守戒律是守住佛法的根本
- 常提醒自己无我、发心、报恩、忏悔
-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修行修的是一颗心
- 以觉行菩提 真实不虚度
- 参禅是参什么?什么是禅定?
- 放下对利益的执着,回向本来的解脱
- 磨砖成镜的公案与启示
- 培福修福求忏悔
- 师徒的因缘是建立在给予因缘成就和法上的
- 自我思善思恶离开三宝自性皆是恶
- 念佛愿往生净土
- 禅和戒矛盾吗?怎么更好的合拍?
- 如何在生活中多增加一些“禅”的味道?
- 打坐的时候怎么减少身体上的疼痛?
- 增上慢人的因缘也是必然
- 凡事皆有因果,心灯应常明
- 菩萨道以平等觉悟度众生为本
- 我们都是被业力所牵的木偶
- 依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而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 奋斗而不好斗,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 修行信解很重要
- 追求使人进步,贪求使人烦恼
- 人穷志不穷,穷要穷的有骨气
- 不让事情扰乱念佛的这颗心
- 舍与得之间是相辅相承的
- 求生净土再回娑婆度有情
- 学佛是改变自己
- 劝人而不管人,劝人是利他,管人是高压
- 怎么样把知见转成证量?
- 发菩提心求生净土
- 随缘而不攀缘,脚踏实地面对人生
- 长远心相继不断,愿力行随行不忘
- 认真是提得起,不当真是放得下
- [佛学常识]饿鬼有几种?堕入饿鬼道的因缘是什么?
- [佛与人生]如何能达到福慧圆满?行四摄六度,自利利他
- [佛与人生]如何让好事情来找自己?心态平和
- [汉传人物问答]佛教有烧纸的说法吗?烧纸给亡人有用吗?
- [佛学常识]如何能发财?
- [佛与人生]用心感悟慈悲,慈爱众生,拔除众生痛苦
- [法藏法师]如何面对负面情绪?接纳原谅与祝福曾伤害自己的人?
- [佛化家庭]如何劝父母不杀生,学习佛法?
- [汉传人物问答]没能力供养寺院和出家人,该怎么如理思维?
- [佛与人生]虚怀而不虚伪,人不需要活的那么累
- [人物故事]弘一大师持律守戒,不杀生的事例
- [达照法师]在一念不生上与妄想上用功有何不同?是否可以结合?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成就者
- [宣化上人]佛教徒要注意因果,一句戏言的果报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感应
- [六字大明咒]宇宙白的故事
- [佛学常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