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经文:【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随便念四句偈。【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因为有《金刚经》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开悟,大彻大悟就是佛,所以,就应当把它当作佛塔庙来供养。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不但是每天诵《金刚经》,还要守志奉道,其道甚大,还要进入真正空性的思想,与世无诤。所以,现在不用说那么多,师父啊!空讲那么多,能不能讲具体一点?很简单,与世无诤,在你的内心里面从来不嫉妒任何人,在这个团体里面,不跟任何人诤,这个就不得了了。第一个步骤,不得了了,无诤,无诤就进入三昧,叫无诤三昧。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见性才能成佛,不能搞错。你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去,你还是要见性啊,一样的,所以,现在你听经闻法,你不会白白的浪费,你现在早一点修这个学分,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讲经,哎呀!我在娑婆世界就听慧律法师讲了,一闻,马上开悟,那时候就要感谢我了。所以,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几个钟头,几天,你功不唐捐的,没有白白浪费的呀!因为这个课程,见性成佛是你必修的课程,就象我们读大学里面,有选修有必修,这个见性才能成佛,这个叫作必修的课程。所以,有为功德,绝对比不上无为的功德。因此只要有《金刚经》的地方,就是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所以,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经典所在的地方。【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这一句话很不容易了解,如果没有详加解释,看不懂。“若”,注意喔!就是等于上面讲的这一段。如果能够像上面讲的,心入于无相修行,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这个“若”字涵意很大,如果能够像上面修无相行,即心即佛,了解绝对空性无所得的思想。“尊重弟子”,这是可尊重的佛弟子。这一句话,“若尊重弟子”就是只要见性进入无相,即心即佛,大彻大悟的人,这是很值得我们尊重的佛弟子。这句话不是普通人能看得来的,诵《金刚经》诵了很久,这一句话怎么看都看不懂。所以,这一句话的意思知道吧!这个“若”就是如果能够像上面所讲的,修无相行,即心即佛,明心见性,这个佛弟子是值得尊重的,叫作尊重弟子。
【随说者。心无分别。理应万差。】理,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道理。随说,心是无分别的,无生理是一样,不过根器不一样,所以对每一个人所讲的,也不太相同。【逢凡说凡。逢圣说圣也。】
【当知此处者。谓此心也。】
【如佛塔庙者。若人但为名闻利养。心不清净。而说是经。转堕轮回。有何利益。心若清净。即常空寂。不起妄念。以此无所得心。无能解心。】无能解就是不执著一个我能够解的心。连我这个能解的心都没有。著一个我能解的心,还是四相,还是跑出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是跑出来。如果你没有一个能解的心,无所得的心。【而说是经。】那就对了。【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无诸妄念。是名供养。】所以,我今天也算是供养大家,讲这个见性大法的《金刚经》来供养大家(众鼓掌),感恩!【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感得天人恭敬。】真正的舍利,就是明心见性是真正的舍利。我常常告诉他们,说:释迦牟尼佛如果不说法,而留着舍利子,我现在请问你:你每天拜舍利子,能开智慧吗?能吗?那当然不可能了,重点在法,不是在那个骨头的舍利,你看了全身的舍利子,英文讲的:And so what?现在香港正在拜释迦牟尼佛佛的灵骨,这个就是众生他很喜欢去拜灵骨,大家拜,哎呀!我求求福,求求福,我求求福嘛!他不知道那个是生灭的东西,清净心是真正的舍利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内心,这颗明心见性,是永恒的舍利子。所以,我常常对徒弟说:我现在弄一个佛陀的舍利子,给你每天都拜,你能开智慧吗?不能,没办法!你每天都拜,如果没有这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僧宝来讲经说法,你每天拜舍利子,佛教能兴盛吗?你拜一拜,你说能够消灾解难,没有错,佛有加被,能够觉悟吗?不行!所以说,我刚刚讲的:你每天拜舍利子,不听经,不闻法、不开智慧,And so what?又如何?你又能怎么样?所以,听经闻法比什么更重要,所以,感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庙。】《金刚经》让你开悟,那个开悟的,就是佛、就是塔、就是庙,你就应该供养。
【成就者。见性无疑也。】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与众生。本无差别。】佛如果跟众生有差别,我们怎么成佛?所以,佛法是平等法,【若能心常清净,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就是不要落入观念,你了解你所拥有的东西,记得!统统是虚幻的。佛陀说: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任何东西。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是短暂、是生灭、是变化的;而我们所失去的东西,也是生灭变化的,其实没有。生命就是一种错觉,生命是妄想的产物,只有真正进入佛的领域,才注意这个生死的问题。我读大一的时候,本来我要念台大哲学的,因为我对哲学有兴趣,后来逢甲大学大一,听到这个。哇!这个佛法不得了!这个才是解决我生命的所有问题,就是真理啊!我今天如果来做事业,做大企业、做总统,还是一句话:And so what?又如何?是不是?还是一样啊!所以我才说:命苦的从才会当总统,每天被人骂得狗血淋头,对不对?十八代祖宗拿出来骂了,是不是?我们要了解,这些都是生灭的、妄想的东西,不实在的。【无诸妄念。】当你对这个世间无所求,没有种种的妄想、颠倒、执著、没有妄念,(马上)【便可立地成佛。】
【若尊重弟子者。】就像可尊重的佛弟子,【若(如果有一个人)能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心无起灭浩然清净。】讲一句比较贴切的话:就是什么事情都看得开,【常修佛行。念念精进。无有间断。所在之处。自心即佛。是名佛子。】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故可尊重矣。】
【果禅师云。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心当下悟道,这个就是佛。【即佛是心。】佛就在你的心,不要找!【更无别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在旁边写个:不二法门。注意看,现在,这是什么?这是手掌,手握起来,是拳,是不是同一个手,这是掌,这是拳(师以手变掌与拳而示大众),对不对?掌,拳,不二(都是手),不二法门,就是佛门最高的法门。似水成波,还是不二,水不离波,波不离水,有波浪的地方,你就知道有水;有水的地方,一定会起波浪)。【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
-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5》
- 别让今天的无知增加明天的后悔
- 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不改变自己佛现前也没有用!
- 怎么样才能够感得极乐世界呢?
- 人为什么会痛苦?
- 《金刚经》中“一合理相分”的“一合相”是指什么?
- 宽恕众生,改变自己
- 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是什么?
-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 从观照中来修正我们的心
-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 地藏本愿经讲记-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 地藏本愿经讲记-闻利益品第十二
- 地藏本愿经讲记-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 地藏本愿经讲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 地藏本愿经讲记-称佛名号品第九
- 地藏本愿经讲记-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 地藏本愿经讲记-利益存亡品第七
- 地藏本愿经讲记-如来赞叹品第六
- 大悲咒句解 1、南无 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
- 大悲咒句解 2、南无 阿唎耶
- 大悲咒句解 3、婆卢羯帝 烁钵啰耶
- 大悲咒句解 4、菩提萨埵婆耶
- 大悲咒句解 5、摩诃萨埵婆耶
- 大悲咒句解 84、娑婆诃
- 大悲咒句解 6、摩诃迦卢尼迦耶
- 大悲咒句解 8、萨皤啰罚曳
- 大悲咒句解 7、唵
- 大悲咒句解 9、数怛那怛写
- 大悲咒句解 10、南无悉吉利 埵伊蒙 阿利耶
- 大悲咒句解 11、婆卢吉帝 室佛啰楞驮婆
- 大悲咒句解 12、南无 那啰谨墀
- 大悲咒句解 13、酰唎摩诃皤哆沙咩
- 大悲咒句解 15、阿逝孕
- 大悲咒句解 14、萨婆 阿他豆 输朋
- 大悲咒句解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 大悲咒句解 17、摩罚特豆
- 大悲咒句解 20、卢迦帝
- 大悲咒句解 18、怛侄他
- 大悲咒句解 19、唵 阿婆卢酰
- 大悲咒句解 83、跋陀耶
- 大悲咒句解 21、迦罗帝
- 大悲咒句解 24、萨婆萨婆
- 大悲咒句解 22、夷酰唎
- 大悲咒句解 23、摩诃菩提萨埵
- 大悲咒句解 26、摩酰摩酰 唎陀孕
- 大悲咒句解 25、摩啰摩啰
- 大悲咒句解 27、俱卢俱卢 羯蒙
- 大悲咒句解 81、唵 悉殿都
- 大悲咒句解 28、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
- 大悲咒句解 82、漫多啰
- 大悲咒句解 30、陀啰陀啰
- 大悲咒句解 31、地利尼
- 大悲咒句解 29、摩诃罚阇耶帝
- 大悲咒句解 34、摩摩 罚摩啰
- 大悲咒句解 32、室佛啰耶
- 大悲咒句解 37、室那室那
- 大悲咒句解 33、遮啰遮啰
- 大悲咒句解 38、阿啰参 佛啰舍利
- 佛陀开悟了什么?
- 凡事要想得开,要去转移消化
- 烦恼浊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般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 感悟体证诸法实相
- 嫉妒心、嗔恨心也很强,怎样调节?
- 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
- 诚实的面对自己,用心觉察才能历事练心
- 受完菩萨戒,生命就种下了菩萨的种子
- 为什么上台发言会结巴?如何解决?
- 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魔不能出三界,阿罗汉出了三界怎么去转这个魔?
- 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杀贼
- 释迦牟尼佛所做的事绝非易事
- 不要总是空谈,若是真厉害,拿出来点东西看看
- 什么是吉祥?吉祥的人是怎样的?
- 发愿为生命做好选择
- 不愧对自己的生命和信仰
- 居士把佛珠、佛像挂在脖子上如法吗?
- 道人之间的道情应该如何恰当表达?
- 内心念佛 得佛护念
- 如何判断临终时来接引的是佛不是魔?当下心该如何?
- 不要依赖世间所有的东西
- 既然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为什么还有诸佛和往生?
- 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是入廛垂手吗?
- 成功是各种缘分促成的结果,也是由业力果报所招感的
- 不历僧祇获法身的意思是什么?
- 如何对治做到一心不乱?
- 修忍辱是有力量的人
- 有智慧不生烦恼 有慈悲没有敌人
- 参禅与念佛有什么差别?
- 常常忘记对师长讲话要合掌,也不想这样做怎么办?
- 佛菩萨的干扰是愿力 通过念佛让弥陀接引
- 如何防治爱欲?
- 怎么区别意根、意识、意识心、第七识心?
- 临终助念不要以世俗的情感,要以佛菩萨的慈悲心
- 佛在心中 随缘自在
- 如何缓解内心的孤独感?
-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慈心?生活化的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