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与宗祖的区别
问:慧远大师是净土宗初祖,善导大师是宗祖。初祖与宗祖有什么不同,与其他祖师有何差别?
答:一宗之开宗祖师称“宗祖”,由宗祖向上逆推,与这个宗派渊源关系最早的祖师为“初祖”。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至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成立,故各宗宗祖皆为隋唐时代的中国境内祖师。初祖的时间则较早,有的为中国祖师,如净土宗以东晋时代庐山慧远大师为初祖;有的更加上溯至印度佛教,如天台宗以佛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
历史上,一个宗派往往有多位祖师。以净土宗为例,或说十三位祖师,或说十五位祖师。一般人对宗祖认识不够,而将宗祖与其他祖师平等齐观,以为都是祖师,都差不多,其实宗祖在一宗之内占有绝对崇高的地位,非其余祖师可比。
今以净土宗宗祖善导大师为例,略明宗祖之特殊行德:
一、一宗之实际创立者。所谓开宗、创宗,即在善导大师之前并没有净土宗,善导大师之后才有净土宗;离开善导大师便没有净土宗,有了善导大师才有净土宗;净土宗等于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即是净土宗。
二、一宗教理之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如江水集各支流之大成,海水集诸江河之大成。善导大师之前,净土宗有关教理虽然含在龙树、天亲、昙鸾、道绰等菩萨、祖师的教著之中,但都是端倪的、隐含的、阶段的、局部的。善导大师秉承龙树、天亲、昙鸾、道绰之教,而更加组织化、系统化、规范化;著作《观经疏》等五部九卷教典,方成磅礴广大之净土宗理论。净土宗教理至善导大师发展到了顶峰,后人不过随学延续而已。
三、一宗行仪的规范者。佛法修持向来教行并重,以教导行,以行证教。一个宗派的创立,必须有圆熟的宗派理论,以及明晰的行业规范,方为圆满。净土行法很多,很庞杂,一般人皆只鳞片爪地或修观想,或修三福回向,或重持戒,或重发菩提心,或亦称名,对诸种行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何者为胜、依何道理、如何安心等等概不明了,只是随个人喜好,茫然而修,互争高下。如此杂乱无章的状况,与俨然有序的宗派行仪岂有半点相应。
善导大师立于净土三经、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判定正杂二行,正助二业,立五种正行,独以称名为正定之业;确定净土宗三心、四修、五念之安心、起行、作业,使得一宗行法之间的关系朗然清楚,“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成为最高准则,牢不可破,专修之人十即十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五三往生者,金口诚言,万代不易,古今相传,莫不遵依。
净土宗特重行持,即使一字不识,一文不通,只要依据善导大师所立“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无不往生,简而又简,捷而又捷,这对于芸芸众生的恩德,真是广大莫名!
四、一宗证悟最深者。净土宗念佛三昧为诸三昧中王。在净土宗的念佛实践上,善导大师深证十三定观的观佛三昧,及称名念佛三昧,极乐胜境常现眼前,如来慈尊,亲炙无碍;口称一佛,便放一光,神迹感应,不可思议。其他祖师难望其项背。
五、行化影响最巨者。在教理、行持、证悟、化他、方便、神迹诸方面,只要其中一项行超众人,便被视为高僧,或被推为祖师。而善导大师作为净土宗开宗祖师,却圆满具备以上各方面的行德,而且都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程度。仅就化众之善巧方便而言,大师便具有佛教造像、绘画、诗歌、音乐、书法、梵呗、法事仪轨各方面杰出的艺术才华。故大师教化影响至为广大深远。
由于善导大师,终使一句阿弥陀佛成为净土宗万世不易、唯一不二之至宗。
由于善导大师,终使一句阿弥陀佛涵盖整个佛教,成为整个佛教的标志。
由于善导大师,终使一句阿弥陀佛深入国人心灵,不期然而然,出口成诵,相沿以习,普遍地存在活跃于日常生活语言中。
由于善导大师,终使一句阿弥陀佛成为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世界华人文化圈普遍共同的信仰,精神贯通的纽带。
六、后世赞仰归依者。善导大师之后,净土宗代代相承,仍有多位祖师。这些祖师虽然各有殊胜的功德,因而受到后人推崇;但就他们本身与宗祖善导大师相比,皆一致尊仰善导大师乃是阿弥陀佛化身,所说即是佛说。故不仅不是一般认为的祖师与祖师的平等关系,甚至也不是老师与弟子的高下关系,而是古佛与凡夫的凡圣关系,是能教与所教、能化与所化、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其尊善导大师如平地仰望日月,似溪涧向往大海,归依情深,谦德照人。
七、譬喻。如果把净土宗比喻为一座庄严的大厦,初祖慧远大师创白莲社,首开弥陀信仰之风气,其功绩如开荒僻壤、平整土地。
二祖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指出“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以“弥陀本愿力”为净土教理的根本、基础,喻如打下坚实的地基。
三祖道绰大师《安乐集》判圣净二门,喻如从地基上立柱。
四祖善导大师“五部九卷”全面开创净土宗,喻如净土宗大厦全面完工。
其后各祖喻如对大厦细部装潢,添置器具,以使更加适居周便等。
- 净宗法师:为什么执持名号是多善福?(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一句佛号摄三严,凡夫的任务就是念这句名号(视频)
- 净宗法师:念佛人不能穿裙子吗?穿裙子护法神不保护?
- 净宗法师:“众生闻者,愿生彼国”指的是哪种人?(视频)
- 净宗法师:如何平衡生活和念佛?
- 净宗法师:念佛人需要修助业吗?(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念佛、品位与莲花大小(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在家小佛堂能够做超度吗?管用吗?
- 净宗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能救度我们?净土法门(视频)
- 净宗法师:“多受一份苦,多消一份业”是真的吗?
- 净宗法师:念佛六年,将死关头还是有恐惧,怎么办?
- 净宗法师:不见己善,唯见佛光(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我们要做那只顺着孔飞出去的苍蝇(视频)
- 净宗法师:此界念佛人,已是极乐人(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常有挫败感,觉得自己不是真修行,问题出在哪?
- 净宗法师:祈福单错填为超度单,会导致在世的人生病吗?
- 净宗法师:为什么学佛后灾难更多?生活更加束缚和不如意?
- 净宗法师:往生心弱能往生吗?(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怎么引导想去极乐世界做鸭子、石头的人?
- 净宗法师:念佛绝比(内附视频)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宣化上人:楞严咒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只要一分钟)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海涛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宣化上人:楞严咒持诵需知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 海涛法师: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成观法师:楞严咒大意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圣空法师: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未知:慧律法师讲解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仁清法师:做功课时清净心和妄想老是缠在一块,怎么办?
- 达照法师:凡夫位二十八个位次,圣贤位七十二个位次
- 达照法师:身心怎么协调?
- 静波法师:什么是“天魔娆佛”?
- 静波法师:“欲火烧身”是什么意思?
- 静波法师:拥有只是暂时的
- 净宗法师:为什么执持名号是多善福?(内附视频)
-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的宝树(内附视频)
- 达照法师:教理智断行位因果
- 慈法法师:三皈依决定乘佛的愿力得往生
- 达照法师:欲界的修行事实上是什么修?
- 静波法师:不要成为别人知识的奴隶
-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的文明形态(内附视频)
- 净宗法师:一句佛号摄三严,凡夫的任务就是念这句名号(视频)
- 静波法师:顺境中不迷失方向 在逆境中磨炼自己
- 明海法师:别把命运交给佛菩萨,佛菩萨无法替我们走未来的路
- 传喜法师:燃“解脱知见”香,便是真解脱
- 静波法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净宗法师:念佛人不能穿裙子吗?穿裙子护法神不保护?
- 静波法师:心不可放 身不可逸
- 达照法师:习惯性的思维是有个次第
- 净宗法师:“众生闻者,愿生彼国”指的是哪种人?(视频)
- 慈法法师:为活着而活着等来的是违缘与痛苦
- 静波法师:悲田与敬田是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
- 静波法师 :谦卑是人生的智慧,也是学佛的自在
- 大安法师:三种不退的极乐菩萨
- 达照法师:“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里的如来是什么?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具足福慧圆满
- 宗道法师:流浪三界的我们,需要一个安乐窝
- 净宗法师:如何平衡生活和念佛?
- 静波法师:什么是“性不可僻”?
- 达照法师:佛法是要用身心行为去衡量、去测量、观察世界
- 达照法师:为什么心跟外物有对立?
- 智随法师:华严宗史略、判教
- 净宗法师:念佛人需要修助业吗?(内附视频)
- 本源法师:厌恶女人之身是歧视吗?如何女转男身?
- 静波法师:相信修道会有所成就
- 达照法师:树立佛法正见 认识根本无我
- 仁清法师:为什么没有底气回向“若有众生不往生,誓不成佛”?
- 达照法师:真正的正心是菩提心
- [徐恒志]浅谈心中心法!
- [徐恒志]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 [班迪达尊者]时刻用心观照守护所缘目标
- [班迪达尊者]一次观照的力量虽不大,集中起来便成为一种能量
- [佛化家庭]父母和儿女的四种缘分(内附视频)
- [仁清法师]做功课时清净心和妄想老是缠在一块,怎么办?
- [花茶]孕妇可以喝菊花茶吗?(内附视频)
- [普洱茶]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内附视频)
- [花茶]枸杞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内附视频)
- [佛学常识]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妙法莲华经]卷六 随喜功德品 第十八
- [白茶]中国白茶养胃吗?
- [班迪达尊者]禅修者应以尊重与严谨的态度来禅修
- [班迪达尊者]用正确的方法来挣脱烦恼的束缚
- [佛与人生]念佛使癌症父亲无痛安详往生
- [佛与人生]成功和因缘的关系是什么?
- [地藏经]念佛为什么要诵《地藏经》?(内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