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愿从你礼佛那刻开始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那么,礼赞、供养,它是别的不同,这叫异相。这成就了我们一个普贤之因,就叫普因。但是,这普因呢,是共相。随便哪一愿,都是成就普贤的、行愿的因,但是各住各位。各住各位就把这个同相坏了,就叫坏相。大家先懂得总的意思。
但是,十愿不要把它分开。当你礼敬诸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称赞如来、供养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一愿,都具足九愿,这样理解。这就是华严的“一即一切”。当你礼佛的时候,你最初礼的时候,观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没那么丰富;当你礼赞久了,弄得纯熟了,当你礼佛的时候,就是抱着:赞叹佛、供养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我们就从礼佛的时候开始说吧。当你礼佛磕头的时候,你要唱念、要称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这就是赞。礼的时候就含着赞,叫称赞如来。礼佛的本身就是供养:口里赞叹佛的,口业供养;身体在礼拜,身体在供养;心里在思维,你拜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佛啊,这就是本身是供养。
这个供养,比你供养香、供养果、供养其他的七珍玛瑙都珍贵得多!这叫什么?这叫法供养。《华严经》讲的是:法供养为最。法供养的功德,比什么供养都大!这就是,在你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礼、赞、供。礼佛、赞佛、供养佛。
那你礼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消过去的业障啊!礼佛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的业障。你的想象必须得丰富。丰富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想到十方诸佛都在礼佛,佛也礼诸佛。释迦牟尼佛也礼佛,他礼十方之诸佛,他礼的是法性的、本体的、自性的佛。
你在礼佛的时候,随喜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极微细的一点点功德,也不舍弃。这就是随喜功德。就在你礼佛的时候,随喜诸佛功德。忏悔业障完了,随喜一切,一切的人家做的善业都随喜。
请转法轮呢?不是光是请佛说法,成说、差说、一切众生说……只要是他所说的,是了生死的、消业障的、能够得到幸福的,都请他们说。不分他是什么人,不分他是哪类的,乃至于畜生,都请他们说法,这是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包括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都请他们长住世间,度化众生。在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佛在世间所有的度众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学,常随佛学。在你礼赞的时候,随佛学完了,学佛,佛是作什么?常度众生。所以就恒顺众生。这个特别地难呐!恒顺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众生有什么要求,恒顺众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众生作恶业,我随顺他不?“众生心,他造因”我随顺他,随顺而“转”!问题就在“转”。
完了把你上头的九愿,你所做的,同时回向。就在你礼佛的这一刹那之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因为我们礼拜的时候,是随着佛学来的。佛入世礼拜,佛教导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够这样地去礼拜啊!没佛出世说,我们怎么知道礼拜呢?怎么知道敬礼诸佛呢?怎么知道称赞如来?怎么知道供养三宝呢?
因此,在你最后的时候,就在礼拜的时候,从礼拜开始,都具足后头的九愿,九愿每一愿都具足十愿,这叫重重无尽。
- 上一篇:时刻观念自己内心,莫将念珠当装饰品
- 下一篇:佛法中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什么?
- 梦参法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 梦参法师:将法布施给一切众生!
- 梦参法师:佛法中最圆满最究竟的是什么?
- 梦参法师:时刻观念自己内心,莫将念珠当装饰品
- 梦参法师:如何去对待毁谤佛法的人呢?
- 梦参法师:福报是有限的,要学会惜福
- 梦参法师:这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怎么来的?
- 梦参法师:其实地藏菩萨时时都在我们身边
- 梦参法师:专注的忆佛念佛
- 梦参法师:人身的尊贵与痛苦
- 梦参法师:学佛不要光知道而不去做
- 梦参法师:修行主要看心念!
- 梦参法师:莫把佛友混作朋友
- 梦参法师:关于修行的方法
- 梦参法师:大慈大悲心发心布施是很难的
- 梦参法师:越受苦,你才能跟道相近
- 梦参法师:修行就要学会“善用其心”
- 梦参法师: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 梦参法师: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 梦参法师:给自己定的功课就一定要做到底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宣化上人:楞严咒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只要一分钟)
- 海涛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
- 宣化上人:楞严咒持诵需知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海涛法师: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成观法师:楞严咒大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空法师: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未知:慧律法师讲解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正如法师:一切众生有十道可去,决定投生哪一道呢?
- 明海法师:如何求佛才能做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 达照法师:禅宗有一公案说“老衲一座能消万担粮”,怎么理解?
- 本源法师:为什么给别人讲佛法,经常会吵起来?
- 正如法师:奉养顺从父母,度父母皈依三宝才是大孝
- 本源法师:对看不惯的人热情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 大安法师:七日克期念佛,可以吃饭喝水吗?
- 如孝法师:佛法是自觉的修行,学佛人自觉的前提是依教奉行
- 达照法师:太阳和月亮、日天子和月天子、日轮和月轮之间的疑问
- 智随法师: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区别
- 达照法师:如何如理如法放生护生?在家人给在家人皈依为何不如法?
- 仁焕法师:学佛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好和坏
- 大安法师:内心总诅咒别人,会障碍往生吗?
- 能弘法师:一切都是本来面目的显现,远离表面现象解脱安乐
- 静波法师:净化自己的身心
- 广行法师:祭祀祖先不宜杀生,应当虔诚斋戒,念佛诵经
- 如孝法师:人生只有自我成长这一件事
- 本源法师:福报要靠自己修才能得到
- 达照法师:恒顺众生、随缘做事与积极精进的关系是怎样的?
- 常暘法师:“心能转物,心不随境转”的理解
- 正如法师:尊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
- 大安法师:五音念佛慢,易打妄想,十天如何念百万?
- 达照法师:念佛人如何行菩萨道?
-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佛教中关于“爱”的特殊定义
- 正如法师: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 大安法师:没受五戒的往生者可以穿海青火化吗?
- 明海法师:挫折必须要自己走过去,不然无法成长
- 达照法师:朋友失恋总钻牛角尖,该如何开导?
- 星云大师: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源都在父母身上
- 星云大师:切不可有得失之心
- 宏圆法师:谛听的意思是什么?谛听的含义
- 静波法师:因为执着相,所以烦恼轮回
- 法藏法师:如何让不相信鬼神的人,对因果跟极乐世界产生信心?
- 济群法师:福报的判别和积累,打开福报的通道
- 圣严法师: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宏海法师:对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信了多少?
- 圣旭法师:好好把握人生,“积德”是行善的结果
- 能弘法师: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不要执着身体
- 智随法师:戒律来自于哪里?戒律是诸宗行人通学的
- 达照法师:末法时期如何辨别善知识?至少有三个标准
- [正如法师]一切众生有十道可去,决定投生哪一道呢?
- [明海法师]如何求佛才能做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 [佛与人生]真正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是真修行?
- [达照法师]禅宗有一公案说“老衲一座能消万担粮”,怎么理解?
- [佛化家庭]居士可否结婚?如何对待夫妻生活?算不算淫邪?
- [佛经故事]《法华经》中的“医子喻”
- [人物故事]用清净乞食来滋养色身的舍利弗
- [佛教法器]寺院斋堂外面的木鱼是干什么用的?
- [妙法莲华经]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
- [本源法师]为什么给别人讲佛法,经常会吵起来?
- [汉传人物问答]卖佛像的给开光的观音菩萨,还用恭请寺庙师父开光吗?
- [在家修行]信愿行的修行顺序是固定的吗?
-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注音 嘱累品第二十二
-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注音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居士人物问答]蔡礼旭:不能忍的时候怎么办?
- [南怀瑾]南怀瑾:宇宙与《易经》的大学问
- [佛与人生]面对困境时我们该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