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样吗?
“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
“即空即有”,《心经》上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就是“即空即有”,我们身心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当体即是空,而空当体就是五蕴,这就是“即空即有”。
要明白这个“即空即有”,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我现在坐在这里,大家看见我后面有画、有墙壁。那真的有个实在不变的画和墙壁吗?不是的,它是地、水、火、风所成的。它是众缘所成,众多条件所成,里面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画和墙壁。我们的身体也是四大所成,其中无有实体。
其中无有实体,就是空,但是空不妨显现有身体、有画、有墙壁。所以有当体就是无实体的空,无实体的空又不妨显现这个身体、画和墙壁的假相。所以“即空即有”,就是真俗二谛。
真,就是真相,是空性,这叫真谛。“谛”就是真理或道理的意思。而俗谛就是有,比如有身体、有这幅画、有墙壁,这是世俗的一切人共同承认的。
所以真实就是很多世间人不懂的,唯有佛大彻大悟,见了空性的真相才说给我们的。那佛是证到“有即是空”的真相,才说给我们的。
那有都是众缘所生,众缘所灭。众缘到了,因缘到了,它就生起来;众缘谢了,缘灭了,它又消失、解散了。所以叫“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叫缘起。
缘起就是众缘所生、灭的,缘起当体是空的,叫性空,所以叫缘起性空。缘起、性空这两个是没有离开的,缘起当体就是性空,性空是不妨碍显现缘起的,是空有不二的,所以叫真俗二谛。
真,就是真实;俗,就是世俗。真实,它就是非世俗的,非世间共同承认的,而是超世间的思想、意识、观念,是本体真实。所以真俗二谛事实上也就是空和假。
为什么叫空、假?空是本质。假,因为它虽然有,但不是永远不变,它是生灭的、无常的,也是会散灭的,所以叫假有,有而不真。是假名叫一个某某东西,事实上是暂时的一个假名。所以假有是俗谛,空性是真谛。
假如再加一个,那就是菩萨所要做到的,就是中谛。中谛就是不执空也不执有,叫中谛。执着有是凡夫生死烦恼;而偏于空、证入空而安于空性,是涅槃、解脱道的圣者。菩萨不执着有,也不执着空;就是不执着有,能解脱,不执着空,起妙用、度众生。所以菩萨是行中道,中道证圆满是佛。
实际上《金刚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中道、行中道的。《金刚经》经常强调,比如说,“是众生,即非众生,名众生”,这就是三谛。
“是众生”,这是众生,是世俗大家都共同知道的,这是某某人、某某动物,某某东西,这是众生,这是假有。“非众生”,就是众生当体没有一个实体可得,所以叫非众生,就是空性。“名众生”,那不妨还是叫众生。
所以“是众生”,是假有;“非众生”,是性空或者空性;“名众生”,就是中道。
其它一切法都可以这样说的,比如“是手机,非手机,名手机。”这是手机,我们知道了“是手机”,大家都执着,要看手机,必须有手机,使手机。事实上“非手机”,你别太执着了,否则你就受苦了。你喜欢了手机,被偷了,你苦不苦?坏了,苦不苦?不让你看,苦不苦?苦!所以要“非手机”,别执着手机。你说“那不执着手机,那把它扔了吗?”你只要善用也可以,所以“名手机”,是中道。
虽然“是手机”,是手机,没错,世俗。“非手机”,别执着,解脱。那“名手机”,用而不用,不用而用,也可以用来学习、度众生,是这样的。
那么这里就是说“即心即佛”和“即空即有”,是不是一个意思?
大家听到刚才的演述、阐述就知道了,是不是一样?不一样。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不一样。因为“即空即有”它是空性和相,所以本质和现象是不二的。假如中道的话,就两边不执着。
“即心即佛”,这个真心就是佛,这是从理体上说的,理体真心是佛。真如理体是佛,要认得这个,反照这个,才能见性成佛。但是假如你悟了的话,那这些不妨起用,做事说话、起心动念也都是真心的妙用,乃至一切相,也都是真心的显现。
所以真心也可以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真心之体,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心之相,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心妙用、体用不二。空如来藏和空性是一致的;不空如来藏是由真心所显现的一切相,但是必须是悟了,才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妙用了。
所以相和用,都属于有,但这里是悟后才做到的有。而“即空即有”,不一定是悟,是本来这样的。当悟了之后了也可以“即空即有”,而不住空有的。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从性空唯名上讲,他不一定悟到如来藏,他有可能只是空性的了悟,而没有悟入“即心即佛”的如来藏。所以这也是智慧的高低不同。
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
回向一下: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 上一篇: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能弘法师: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能弘法师:为什么佛陀讲法需要有人来请?
- 能弘法师: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能成功吗?
- 能弘法师:怎么用一念心性面对外在的因缘?
- 达照法师:突然意识后生起疑问又回初心,是否属于瞥见空性?
- 能弘法师:“人和宇宙本为一体”是一种观念吗?
- 能弘法师:苦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会受苦?
- 能弘法师:如何克制自己玩手机、看电视的习气?
- 能弘法师:天台宗和华严宗有何不同?华严宗与天台宗的判教
- 能弘法师:普贤菩萨为什么最后导归极乐?
- 能弘法师:爱欲比较重怎么办?如何对治?
- 能弘法师:放生、病人、贫困家庭,应该先捐哪个?
- 能弘法师:四念处的观心无常,是怎么个观法?
- 能弘法师:怎么样速断轮回的因?
- 能弘法师:如何得到加持?让加持来得快?
- 能弘法师:如何自利利他?学习菩萨的修行与生活
- 能弘法师:怎样系统地修学佛法?
- 能弘法师:观想佛或出家人穿袈裟的殊胜功德
- 能弘法师:极乐世界在哪里?两种极乐世界
- 能弘法师:用斋也是一堂课,过堂用斋也要用功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宣化上人:楞严咒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只要一分钟)
- 海涛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
- 宣化上人:楞严咒持诵需知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海涛法师: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成观法师:楞严咒大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圣空法师: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未知:慧律法师讲解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大安法师:念佛号的同时怎么完成观想以及次第觉察口念和耳听?
- 能弘法师: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样吗?
- 如瑞法师:为什么发不起来真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 仁焕法师:修道的概念是什么?层次有哪些?
- 达照法师:座上的念起不随,如何在座下做功夫?
- 本源法师:跳出三界就没有生死了?
- 能弘法师: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仁德上人:学佛首先要做什么?把握每一个起心动念
- 仁德上人:怎样才能解脱?跳出你自以为舒适的自由圈
- 梦参法师: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 静波法师:要想觉悟从皈依三宝开始
- 达照法师:怎样能打开心地?平时怎么做功夫?
- 心道法师:可以不依佛法而成佛吗?
- 静波法师:佛是良医、法是妙药、僧是看护
- 正如法师:希望每一个人都智慧觉悟,具足“正知正见”
- 达照法师:地藏菩萨有违背所立誓愿吗?已在他方世界示现成佛?
- 心道法师:禅定一定要打坐吗?
- 明海法师: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借假修真
- 能弘法师:为什么佛陀讲法需要有人来请?
- 正如法师:工作是修功积德
- 达照法师:念佛时一直在想工作上的事情,该怎么办?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有两个好处
- 心道法师: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无生心?
- 能弘法师:可以给没皈依佛门的人临终助念吗?能成功吗?
- 达照法师:打坐头顶发麻或者动一下怎么回事?
- 大安法师:早晚定课念佛三四个小时,这样是否不够精进?
- 本源法师: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总持一切的妙法?
- 正如法师:怎么求人天福报?不求人天福报又是什么意思?
- 达照法师:经文中的念佛法门是指念阿弥陀佛,还是其他佛名号?
- 达照法师:地藏菩萨不让众生堕地狱,地狱还有苦难众生吗?
- 正如法师: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
- 仁焕法师:学佛和修行有什么不同?
- 心道法师:佛法与科学有什么不同?
- 正如法师:什么是万物第一因?缘起
- 达照法师:东西方文化有何差异?怎样通过东方文化自利利他?
- 静波法师: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 心道法师:佛法是迷信吗?
- 达照法师:烦恼的心推动着烦恼的业
- 如孝法师:要用智慧引领福报,才能长久地安乐
- 宗性法师:节日与团聚是联结亲情的纽带,是家庭的维系
- [花茶]花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花茶的起源
- [华严经]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佛与人生]学习佛法要重重什么平衡?
- [佛学常识]“下济三途苦”的三途是哪三途?
- [佛学常识]以戒律为保障,以定力为基础,以智慧为核心的理解
- [大安法师]念佛号的同时怎么完成观想以及次第觉察口念和耳听?
- [能弘法师]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样吗?
- [汉传人物问答]我们对生死应该是畏惧还是不畏惧?
- [如瑞法师]为什么发不起来真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 [其他汉传法师]真正明理悟理的人,永远不会生是非
- [佛经故事]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
- [佛经故事]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佛经故事]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佛经故事]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佛学常识]什么是说法印?有何意义?怎么结?
- [佛教名词]【根器】是什么意思?根器好的人有什么特点?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