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为什么会有差别?普通说的修行是什么意思?
有的人说我只念佛求往生,那也很简单,具足信愿行,保证临终正念不失,就能往生了。到了那边,九品莲花你坐哪一朵呢,就看你现在在这里用了多少功夫了,到那里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了,人家的是金的,你那个是银的,你想买朵金的吧,人民币不管用喽,在这边的功德管用。还有一部分包在荷花里咱看不见,还有一部分在边地疑城的,他们也往生西方了,为什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大的差别,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因地的差别,就是我们在修持过程当中的差别,所以单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往生的话很简单,信愿行,临终正念不失,必然成就,哪怕去了在荷花里包着,都能保证了。
可是你想提高品位,想在这边证得八地以上再去那边看看,你可以在这边用功干啊,六度万行,这些你圆满了,你在这里都成了,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在那边不用包荷花里,你想坐金的就坐金的,你想坐银的呢也行。你即使在这边有很高的成就了,再求往生也是可能的,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嘛,去了以后,你的品位是很高的。和仅仅是求往生,有幸去了的,那是两个不同的档次了,所以我们说的修行是普通那种修行。
普通说的修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和因缘,忏悔一切业障,积累一切福报。最终成佛的功德是积累的,释迦佛说他成佛是通过三大阿僧袛劫才能成佛,三大阿僧袛劫干的是什么,一直在做修持菩萨道该修持的事。所以功德是积累的,最终的佛果是一点一点攒的。真正会修行的人不是等到临终才去求往生,祈求阿弥陀佛来接。真正会修行的人从现在开始刹那刹那就激发你修行的兴趣,和促成你修行的顺缘,只要是善的,只要是能帮助你成佛的,只要是能帮助你了脱的,都是你所修行的方法,都是修行的因缘。
比方说有一个人他善根很厚,这一生当中大行佛道,就是修持的比较精进,比较吃苦,而且时间很长,修行的很纯真,持戒严谨等等,出离心、菩提心、正念不失,他所修持出来的当下证量就显现出来了。在这边他可以是登地菩萨,他可以是三地,他可以是七地,他可以是八地,即使他还没走,就已经证得圣位了,那么他要是选择往生西方的话,去了不可能在荷花里包着,更不可能在边地疑城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单纯说求往生是很简单的,要知道最终成佛,不仅仅是往生就能了事的,到了那边还得做,往生是移民而已,找一个更适合修行的环境而已,就这么简单。
有人说净土法门是一个究竟圆满的法门,这是说的他的最终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众生最终都能成佛,可是到底什么时候能成佛?到哪里能成佛,以什么形式成佛,关乎在个人身上。那么净土法门从事相上看,他仅仅是阿弥陀佛愿力化现的一个净土佛国,让我们这些愚痴众生,挪到那边去,别再造恶业了,在那边别再堕落,在那边一点点修,最终是成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净土法门是究竟的,可是单纯从往生讲,净土法门是暂时的,你往生过去还是要修,一直修到成佛,净土法门究竟意义上讲,他是圆满的一个法门。并不是我们能保证往生就万事大吉了,有好多人说我能保证往生就好了,万事大吉了,错了。
信众:往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吧?
师父:那是当然了。但是同样是往生,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高品位呢,选择高品位不是要你到了那边才去选,在这边的所做所行对应着那边的位次,你在这边的所做、所行、修为,对应着那边的品位。十个人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信、愿、行具足,这十个人所做的持戒不同,精进不同,正知见不同,业障不同,功德、福德、智慧统统不同,他们要去那边的时候,可能会在九个不同的阶位上显现,成佛的时间不一样,莲台不一样。
- 上一篇:哪些事相会障碍“饶益有情”功德的圆满?
- 下一篇:平常以念佛为主,可以兼念观音菩萨
- 如孝法师:佛法是自觉的修行,学佛人自觉的前提是依教奉行
- 大安法师:内心总诅咒别人,会障碍往生吗?
- 本源法师:福报要靠自己修才能得到
- 大安法师:没受五戒的往生者可以穿海青火化吗?
- 传喜法师: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越无我就越快乐
- 能弘法师:为什么要住山?山里修行的意义
- 达照法师:初学佛的应该怎么样去修?
- 圣旭法师:念句阿弥陀佛,志在求愿往生
- 达照法师:对生活无感、不愿说话是无记还是安静?是对是错?
- 明安法师:修福和修慧哪个更重要?先修哪个?
- 传喜法师:七月,好好修行,让祖先得到利益
- 大安法师:念佛不念咒,修净土不修别的可以往生吗?
- 正如法师:没有厌离心,难以往生西方
- 能弘法师:为什么说公门里面好修行?
- 达照法师: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净土吗?
- 仁德上人:修行是为了明心见性
- 明海法师:路要自己走,痛苦与烦恼是成佛的修练
- 界文法师:修行者的闲静,需要内在的放下与通达
- 明海法师:修行懈怠了怎么办?善始善终方得圆满
- 达照法师: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能预知时至?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宣化上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宣化上人:楞严咒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只要一分钟)
- 海涛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宣化上人: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
- 宣化上人:楞严咒持诵需知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海涛法师: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成观法师:楞严咒大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空法师: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未知:慧律法师讲解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法界法师:金刚经讲解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星云大师: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 正如法师:一切众生有十道可去,决定投生哪一道呢?
- 明海法师:如何求佛才能做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 达照法师:禅宗有一公案说“老衲一座能消万担粮”,怎么理解?
- 本源法师:为什么给别人讲佛法,经常会吵起来?
- 正如法师:奉养顺从父母,度父母皈依三宝才是大孝
- 本源法师:对看不惯的人热情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 大安法师:七日克期念佛,可以吃饭喝水吗?
- 如孝法师:佛法是自觉的修行,学佛人自觉的前提是依教奉行
- 达照法师:太阳和月亮、日天子和月天子、日轮和月轮之间的疑问
- 智随法师: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区别
- 达照法师:如何如理如法放生护生?在家人给在家人皈依为何不如法?
- 仁焕法师:学佛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好和坏
- 大安法师:内心总诅咒别人,会障碍往生吗?
- 能弘法师:一切都是本来面目的显现,远离表面现象解脱安乐
- 静波法师:净化自己的身心
- 广行法师:祭祀祖先不宜杀生,应当虔诚斋戒,念佛诵经
- 如孝法师:人生只有自我成长这一件事
- 本源法师:福报要靠自己修才能得到
- 达照法师:恒顺众生、随缘做事与积极精进的关系是怎样的?
- 常暘法师:“心能转物,心不随境转”的理解
- 正如法师:尊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
- 大安法师:五音念佛慢,易打妄想,十天如何念百万?
- 达照法师:念佛人如何行菩萨道?
-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佛教中关于“爱”的特殊定义
- 正如法师: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 大安法师:没受五戒的往生者可以穿海青火化吗?
- 明海法师:挫折必须要自己走过去,不然无法成长
- 达照法师:朋友失恋总钻牛角尖,该如何开导?
- 星云大师: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源都在父母身上
- 星云大师:切不可有得失之心
- 宏圆法师:谛听的意思是什么?谛听的含义
- 静波法师:因为执着相,所以烦恼轮回
- 法藏法师:如何让不相信鬼神的人,对因果跟极乐世界产生信心?
- 济群法师:福报的判别和积累,打开福报的通道
- 圣严法师: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宏海法师:对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信了多少?
- 圣旭法师:好好把握人生,“积德”是行善的结果
- 能弘法师: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不要执着身体
- 智随法师:戒律来自于哪里?戒律是诸宗行人通学的
- [星云大师]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 [正如法师]一切众生有十道可去,决定投生哪一道呢?
- [明海法师]如何求佛才能做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
- [佛与人生]真正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是真修行?
- [达照法师]禅宗有一公案说“老衲一座能消万担粮”,怎么理解?
- [佛化家庭]居士可否结婚?如何对待夫妻生活?算不算淫邪?
- [佛经故事]《法华经》中的“医子喻”
- [人物故事]用清净乞食来滋养色身的舍利弗
- [佛教法器]寺院斋堂外面的木鱼是干什么用的?
- [妙法莲华经]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
- [本源法师]为什么给别人讲佛法,经常会吵起来?
- [汉传人物问答]卖佛像的给开光的观音菩萨,还用恭请寺庙师父开光吗?
- [在家修行]信愿行的修行顺序是固定的吗?
-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注音 嘱累品第二十二
-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注音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居士人物问答]蔡礼旭:不能忍的时候怎么办?
- [南怀瑾]南怀瑾:宇宙与《易经》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