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要发三种心:耻心、畏心、勇心
“见人恶”可以“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个改过也是相当重要的学问,所以《了凡四训》里面也提到“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假如我们不改自己过失,就好像你今天纵有行善,把这个行善比喻成水,你把水加到一个水桶里面去,因为我们还有恶没有改过,这个恶就是桶子底下破了好几个洞,你再把水继续加下去,大半都怎么样?流掉了。所以要先把洞补好,往后这些善才会愈积愈丰沛。
那要改过首先要发三种心:第一个要发“耻心”,羞耻之心,第二个要发“畏心”,第三个要发“勇心”。为什么要发羞耻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都应该可以透过自己的修身可以成圣成贤,所以孟夫子才会给我们鼓励“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们有那么难得的人身,当人容不容易?不容易。既不容易就要把他当好,要不负老祖宗对我们的期许,要当天、地、人三才。那怎么样当天地人三才?就是要把天地之德演出来。大地有什么德?长养万物。任何的万物它都不挑都去成就它,所以心胸非常宽广、非常平等。你看我们把最污秽的东西给了大地,结果它还把它转化成营养回馈给我们;就好像母亲一样,纵使我们大小便让母亲收拾,母亲回馈给我们也是无私的奉献。所以“地为母,天为父”,我们要把天地之德透过我们这一生好好演出来。
诸位朋友,我们来看看其它的动物数量是人类的几倍?光是一个原始森林里面的某一种蚂蚁,一个原始森林里面某一种蚂蚁的数目加起来都超过人类的总数,你相信吗?你看平常一个这么大的蚁窝有多少蚂蚁?更何况是整个原始森林。所以我们能当人希有难逢,不可以辜负这个人生,不可以糟蹋。所以他们可以成圣成贤,我们绝对不能一生完全没有贡献,甚至于还造成家庭社会的负担,那这样就太惭愧了。所以孟夫子说“耻之于人大矣”,羞耻心对一个人太重要,有羞耻心则可以成圣贤;没有羞耻心,有可能一生沦为禽兽都不如。所以这个耻心对于一个人是否能够进德修业相当重要。这是耻心。
第二个要发“畏心”,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掩饰得不错,其实那是自欺欺人,“日久见人心”,当人家把你看破了,到时候就一文不值。所以只要肯改过都不嫌晚,所以古代有一生造恶,临终前突然非常忏悔他一生的造作,结果还得到善终。所以罪恶纵使是“弥天罪恶,也当不得一个悔字”,懂得忏悔,懂得改过,这很重要。所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所以我们下定决心,从今以后要当圣贤的好学生,相信不管过往犯了什么过失,都可以弥补回来,也可以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这是要有畏心。
而说实在“人生无常”,这个肉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留得住,所以改过决不可等待,等身命结束了,你想改都改不了,可能一生的恶名还让子子孙孙蒙羞。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我们到了杭州的岳飞庙,看到了一对夫妻,谁?秦桧,你看,跪在那里让人家唾弃,已经唾弃多久了?快一千年了。而且你有没有听过有人说:我告诉你,我是秦桧的子孙。有没有?他有没有子孙?他不敢讲。所以让子子孙孙都蒙羞,那这种事我们不能干,所以要发畏心。
再来要发“勇心”,要很有勇气去对治我们的坏习惯。所以我记得卢叔叔跟我谈第一次话,谈了两个多小时,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最深,卢叔叔说:对自己要赶尽杀绝(用得词还真好),对别人要厚道三分。其实这跟我们圣贤常常教诲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一个意思,但是卢叔叔用的这个字眼会让我们刻骨铭心记住。所以往后面对坏习惯现前要怎么样?你不要拿刀,那我不负责任,这是形容就是绝对不能退缩。
所以我从这一句就想到一个历史故事,就是当初在三国时代赵子龙救阿斗,把阿斗捆在怀里被几十万大军团团围住,请问他那时候只有什么念头?冲出去,要把阿斗保护好。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升自己的学问,也要有赵子龙的气魄。过去的烦恼习性多不多?就像这几十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退缩的意念,因为你一迟疑,本来还跨出五步,又怎么样?退回来数十步,你就会很沮丧!所以不能有退缩的念头,相信你一定可以把阿斗救出去。诸位朋友,谁是阿斗?我在有一次演讲说谁是阿斗?底下的人说刘备的儿子。这是譬喻,要保护好我们本善的心,要让它真正可以发扬出来。所以这是要有勇气,不能退缩。
所以《了凡四训》也提到,对治坏习惯要如毒蛇啮指,像被毒蛇咬到手指头,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迟疑?你会不会说要不要改?还在那里考虑东考虑西,来不及了,命都没了,马上宝刀拿下来切下去,这就是赶尽杀绝,不能让坏习惯停留半秒钟。一有念头马上怎么样?把它转过来。用什么转?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数,那也可以用经文转,用经文提醒自己。比方说要生气了,马上想到“忿思难”,马上想到“言语忍,忿自泯”。你们都知道我用什么方法吗?好,知道就好。
我们提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所以也是要有改过的勇气,改过的方法。所以改过大分三项: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还有从心上改。那就好比一颗毒树,你从心上改是只把它的根断掉,如斩其根,是从根本改起。所以真正一个人会修行会修身,是时时可以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他能明白到起心动念的偏颇,马上修正,决不可能有偏颇的言语行为,这是会改过。
- 上一篇:如何导正思想偏颇的人?
- 下一篇:什么叫求?什么叫不求?努力算不算奢求?
- 钟茂森:什么情况下算得戒?破戒要如何忏悔?
- 蔡礼旭:人为什么会生气?把“我”放下来,多为对方想就好了!
- 蔡礼旭: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 蔡礼旭:职场人际关系如何用“中庸之道”来处理?
- 蔡礼旭:《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 蔡礼旭:《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三十集)
- 蔡礼旭:《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二十九集)
- 钟茂森:为什么随喜心发不出来?
- 蔡礼旭: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与结婚?
- 蔡礼旭:朋友跟朋友之间有哪些应该尽的义务?
- 蔡礼旭:如何教导心中缺爱的孩子学习《弟子规》?
- 蔡礼旭:如何引导父母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去学习孝顺?
- 蔡礼旭:与母亲不和如何相处?
- 蔡礼旭:什么是让孩子能终身学习的动力?
- 蔡礼旭:如何教导学校班级中难带的学生?
- 蔡礼旭:如何面对人生、面对婚姻当中的挫折?
- 蔡礼旭:如何找到好的对象?
- 蔡礼旭:夫妻要时时提起使命跟正念
- 蔡礼旭:修福、修慧都要从改过下手
- 陈大惠: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 南怀瑾:《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 南怀瑾:南禅七日
- 南怀瑾:注意!持《准提咒》最容易疏忽之处!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 元音老人:能治一切眼病的咒语(元音老人传授)
- 南怀瑾:南怀瑾讲解
- 南怀瑾:南怀瑾文章
- 南怀瑾:改变命运的十六个方法
- 王骧陆:无须灌顶的六字大明咒修法
-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 南怀瑾:女性修道的秘诀
- 果卿居士:对着肉、对着烟念《大悲咒》
- 南怀瑾: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
-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南怀瑾:如何才算是开悟?修行开悟的十个标准
- 元音老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
-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
- 南怀瑾: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
- 元音老人: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 元音老人:念心经真的很不可思议!
- 南怀瑾:人死亡到投生之间的中阴身
-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 卢志丹: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 刘素云:净空老法师赞叹刘素云居士:标准的念佛人
- 南怀瑾:《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
-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念《心经》、施食
-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章
- 南怀瑾:打通气脉 修养身心
- 紫云居士:寿生经白话批注
- 刘素云:刘素云文章
- 蔡礼旭:什么是让孩子能终身学习的动力?
- 南怀瑾:要想打坐入定,肠胃必须清净
- 元音老人:谈念佛三昧和打坐念佛的方法
- 钟茂森: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 李炳南:身体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请赠给我治病方法
-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 元音老人:修法有了神通怎么办?
- 钟茂森:对治欲爱烦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
-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
- 南怀瑾: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 胡小林:胡小林《学佛的体会》
- 蔡日新:蔡日新:学佛贵在致用
- 南怀瑾:南怀瑾:宇宙与《易经》的大学问
- 南怀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刘素云:刘素云:如何治疗严重失眠?
- 明如居士: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
- 南怀瑾:什么是“再来人”?有何特征?
- 吕有祥:吕有祥浅说佛舍利信仰
- 钟茂森:睡觉常常做恶梦怎么办?
- 元音老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
- 南怀瑾: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 刘素云:刘素云:回向和不回向的区别
- 南怀瑾:《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 南怀瑾:南禅七日
- 侯坤宏:印顺法师对「真实」与「方便」的抉择与诠释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 陈大惠: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富和贵是怎样来的?
- 陈大惠:忏悔到底有什么好处?
- 叶曼: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叶曼:大好人生,何必自讨苦吃呢!
- 夏莲居:夏莲居谈念佛
- 徐恒志:修心有何秘诀?
- 徐恒志:浅谈心中心法!
- 徐恒志: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 李圆净:护生痛言
- 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 钟茂森:真的有地狱吗?里面的人要去哪里?世人是从哪里来的?
- 钟茂森:什么情况下算得戒?破戒要如何忏悔?
- 钟茂森:学佛修行中难免与亲友疏远,心里有些迷惑怎么办?
- 钟茂森:无条件可符合出家资格,选择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
- 钟茂森:《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 吴立民: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
- 钟茂森:修行人选择什么行业好?
- 钟茂森:男女在修行上有差别吗?
- 钟茂森:婚姻是命中注定的吗?逃不了因果吗?
- 李炳南:团体礼拜取小佛像合掌点头,跟大礼拜的功德相同吗?
- 李炳南:修行多年的佛教徒忽然被欲尘熏染,临终是否有障碍?
-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 南禅七日
- 细讲弟子规
- 南怀瑾讲解
- 南怀瑾文章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楞伽经白话解
- 元音老人文章
- 刘素云文章
-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
- 元音老人讲解
- 钟茂森讲解
-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 蔡礼旭讲解
- 王骧陆居士全集
- 大手印浅释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 心经抉隐
- 六妙门修证全书
- 恒河大手印
- 禅定天眼通之实验
- 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寻
- 黄念祖文章
- 黄念祖讲解
- 无量寿经讲座
-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 蔡礼旭文章
- 钟茂森文章
-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四分律白话文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李炳南讲解
-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 叶曼先生讲心经
- 李炳南文章
- 欲海回狂
-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
- 幸福人生讲座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成就者
- [宣化上人]佛教徒要注意因果,一句戏言的果报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感应
- [六字大明咒]宇宙白的故事
- [佛学常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 [因果故事]冬天如何放生?北方冬天放生什么?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九
-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是念佛法门的根本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八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七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六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五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四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三
- [心道法师]“少欲无为”让身心得到自在
- [汉传人物问答]药师佛十二大愿与修学药师法门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