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与“做宗教”
伴随着社会的演进,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做文化的人,比如做杂志、做媒体、做出版、做节目、做主持等等。很有创意的、市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市场效益十分可观的“俗文化”,大多就是这样“做”出来的。一个“火”字,能够表达做文化的大有市场。
不过,很容易被忽视的是,现代市场也很有欺骗性。人们往往会以为,一谈市场,什么问题就能够水到渠成,自然解决。以为只要有了市场,什么都可以做出来。文化可以做,教育可以做,学术可以做……。那么,与这种现象紧密联系的,一个新问题就被逼了出来:这就是——宗教也可以做出来吗?文化市场可以做,宗教市场也能做出来吗?
很明显的现象是,做宗教可不像做文化那样,容易做好。宗教里面有一个个人精神选择的过程,其间也许还有一个非理性的过程。对于中国人的信仰来说,一个宗教及其信仰的选择,往往是很多复杂元素的整合结果。特别是对喜欢独往独来的中国人的精神习惯而言,做宗教似乎比做文化还难以奏效。
国家、文化,甚至天下,都是可以在中国人的习惯之中被予以消费的,但宗教后面那个关怀人的终极,却是不可以被消费的东西。它也许可以被实行象征性的交换,但一定不可能被消费,视为一种消费手段。
这种象征交换,可以建构为一种市场结构,但不一定就等同于消费手段。交换之后,还有一种东西、一种习惯的存在。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权力、精神、信仰、宗教、组织……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交换,等价或不等价的交换。
文化消费的形式比较简单。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去意识形态的可能,最多是一个雅俗之争,或者在核心价值观念的层面,还保留着一个先进与落后之别。
宗教也具有它的消费形式。然而,“做宗教”,要比做文化的过程复杂。做宗教不能祛魅,甚至是要在这个过程把宗教的消费再予神化。其间的吊诡,很不容易讲清楚。民间信仰和制度宗教的差别,大抵就是这样建构出来的。
要把文化做得雅致,主要的努力,就是如何把文化做得好玩、生成刺激、抓住眼球、受人消费、能够效益……。可是,这些努力,放在做宗教的过程之中,好像就不能直接照搬套用。
因为,宗教的习惯大不一样。中国人的信仰选择是:和尚不怪,香客不拜。做圣人、道德楷模,这是儒教的要求;做仙成道,是道教;做先知,得灵恩,是基督宗教;做觉悟,生净土,是佛教。这些宗教信仰,怎样才能做得出来呢?不具备这些条件,宗教市场是难以做得出来的。
这可能就是宗教与文化间根本的差异。
这并非要把宗教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如果一定要把宗教作为商品来经营的话,这就是时下人们常常批评的宗教庸俗化和商品化的倾向了。
为此,既不能迷信市场,亦不要误解市场。而那种表达数量、规模、空间大小、信徒多少的市场,不是做文化和做宗教的核心。中国宗教的存在形式,并非神圣与世俗的两分二元结构,而是神圣与世俗关系的彼此镶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结构般的宗教空间如何建构,进而把神圣与世俗的你我关系予以有效的分离和梳理?在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之中,人们如何实现宗教、信仰的自主表达,以及神圣资源的自由配置。
20多年以来,中国人已经有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否也会“做”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文化市场或宗教市场,让中国人可以尽情地消费文化、消费宗教?尚未可知也。我们能做到的是既要善于建构市场,同时还要敢于舍弃市场。
- 上一篇:宗教信仰属于谁?
- 下一篇:寺院经济是佛教影响社会的基本路径
- 麻天祥: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
- 麻天祥: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
- 李向平:宗教信仰属于谁?
- 李向平:寺院经济是佛教影响社会的基本路径
- 李向平:假僧人兄弟的信仰刺激
- 李向平:家长制下的佛教信仰 难言男女平等
- 李向平:“社会理性”:佛教研究的新视角
- 谈锡永:谈锡永谈中国文化的融合力与包容性
- 黄夏年: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刍议
- 魏德东:宗教市场论:全新的理论范式
- 魏德东:世界各国的宗教立法
- 魏德东: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宗教视角
- 魏德东:媒体要对宗教“脱敏”
- 魏德东:道德是区分宗教与迷信的根本
- 林宏宇:宗教的力量——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宗教因素
- 蔡礼旭:穿著代表文化的涵养
- 雪漠: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吗?
- 雪漠:智信是一种宗教情怀
- 徐文明:文明宗教的实现必须和谐宗教的自身
- 雪漠:科学与宗教皆有大用,也皆有糟粕
- 南怀瑾:《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 南怀瑾:南禅七日
- 南怀瑾:注意!持《准提咒》最容易疏忽之处!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 元音老人:能治一切眼病的咒语(元音老人传授)
- 南怀瑾:南怀瑾讲解
- 南怀瑾:南怀瑾文章
- 南怀瑾:改变命运的十六个方法
- 王骧陆:无须灌顶的六字大明咒修法
-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 南怀瑾:女性修道的秘诀
- 果卿居士:对着肉、对着烟念《大悲咒》
- 南怀瑾: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
-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南怀瑾:如何才算是开悟?修行开悟的十个标准
- 元音老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
- 元音老人: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什么?
- 南怀瑾: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
-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
- 元音老人: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 元音老人:念心经真的很不可思议!
- 南怀瑾:人死亡到投生之间的中阴身
-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 卢志丹: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 刘素云:净空老法师赞叹刘素云居士:标准的念佛人
- 南怀瑾:《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
-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念《心经》、施食
-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章
- 南怀瑾:打通气脉 修养身心
- 紫云居士:寿生经白话批注
- 刘素云:刘素云文章
- 蔡礼旭:什么是让孩子能终身学习的动力?
- 南怀瑾:要想打坐入定,肠胃必须清净
- 元音老人:谈念佛三昧和打坐念佛的方法
- 钟茂森: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 李炳南:身体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请赠给我治病方法
-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 元音老人:修法有了神通怎么办?
- 钟茂森:对治欲爱烦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
-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
- 南怀瑾: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 胡小林:胡小林《学佛的体会》
- 蔡日新:蔡日新:学佛贵在致用
- 南怀瑾:南怀瑾:宇宙与《易经》的大学问
- 南怀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刘素云:刘素云:如何治疗严重失眠?
- 明如居士: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
- 南怀瑾:什么是“再来人”?有何特征?
- 吕有祥:吕有祥浅说佛舍利信仰
- 钟茂森:睡觉常常做恶梦怎么办?
- 元音老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
- 南怀瑾:看完这个再也不生气了!
- 刘素云:刘素云:回向和不回向的区别
- 南怀瑾:《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 南怀瑾:南禅七日
- 侯坤宏:印顺法师对「真实」与「方便」的抉择与诠释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 陈大惠: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富和贵是怎样来的?
- 陈大惠:忏悔到底有什么好处?
- 叶曼: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叶曼:大好人生,何必自讨苦吃呢!
- 夏莲居:夏莲居谈念佛
- 徐恒志:修心有何秘诀?
- 徐恒志:浅谈心中心法!
- 徐恒志: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 李圆净:护生痛言
- 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 钟茂森:真的有地狱吗?里面的人要去哪里?世人是从哪里来的?
- 钟茂森:什么情况下算得戒?破戒要如何忏悔?
- 钟茂森:学佛修行中难免与亲友疏远,心里有些迷惑怎么办?
- 钟茂森:无条件可符合出家资格,选择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
- 钟茂森:《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 吴立民: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
- 钟茂森:修行人选择什么行业好?
- 钟茂森:男女在修行上有差别吗?
- 钟茂森:婚姻是命中注定的吗?逃不了因果吗?
- 李炳南:团体礼拜取小佛像合掌点头,跟大礼拜的功德相同吗?
- 李炳南:修行多年的佛教徒忽然被欲尘熏染,临终是否有障碍?
-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 南禅七日
- 细讲弟子规
- 南怀瑾讲解
- 南怀瑾文章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楞伽经白话解
- 元音老人文章
- 刘素云文章
-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
- 元音老人讲解
- 钟茂森讲解
-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
- 蔡礼旭讲解
- 王骧陆居士全集
- 大手印浅释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 心经抉隐
- 六妙门修证全书
- 恒河大手印
- 禅定天眼通之实验
- 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寻
- 黄念祖文章
- 黄念祖讲解
- 无量寿经讲座
-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 蔡礼旭文章
- 钟茂森文章
-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四分律白话文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 李炳南讲解
-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
- 叶曼先生讲心经
- 李炳南文章
- 欲海回狂
-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
- 幸福人生讲座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成就者
- [宣化上人]佛教徒要注意因果,一句戏言的果报
-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感应
- [六字大明咒]宇宙白的故事
- [佛学常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 [因果故事]冬天如何放生?北方冬天放生什么?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九
-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是念佛法门的根本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八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七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六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五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四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三
- [心道法师]“少欲无为”让身心得到自在
- [汉传人物问答]药师佛十二大愿与修学药师法门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