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艺术家李苦禅,为老友焚画
李苦禅(1899-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啊?”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 上一篇:刘姥姥受托救巧姐,信守凤姐临死承诺
- 下一篇:关于李嘉诚诚信的几则故事
- 因果报应
-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大全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学佛与富贵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禅宗公案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大悲咒故事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金刚经故事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佛咒感应
- 一个关于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心经故事
- 陈兵教授自述灵魂脱体的真实经验
-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八风吹不动的故事
- 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来历故事
- 佛陀第一个度化的人为什么是憍陈如尊者?
- 佛陀为生父担棺的故事
- “肉身菩萨”仁义法师的一生
- 禅宗三祖是谁?禅宗三祖僧璨的故事
- 道绰大师,每天念佛七万遍,一年讲六遍《观经》
- 香严禅师是如何开悟的?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 为什么不能执著过去现在未来?农夫和驴子的故事启示
- 打死蛇真的会有报应吗?这两则实例告诉你
- 目犍连的神通是怎么修的?为什么可以修成神通第一?
- 一直诋毁佛教的欧阳修,到了衰残之年才幡然醒悟
- 瞎子点灯真的是白费蜡吗?
- 道绰大师的一生:生逢末世,劝归净土
- 神赞禅师度剃度师,报师恩的公案
- 《心经》流传最广版本译者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
- 四则禅理小故事的道理
- 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传到中国的一个胜妙缘起
- 佛教禅理故事七则
- 国王得子,善与恶的双重性
- 天如惟则禅师感念恩师的动人、独特方式
-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故事
- 梦幻泡影,人皆有之;若不自破,终被他破
-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用禅悟与僧格折服了元朝
- 普贤菩萨现身护法的故事(内附动画)
- 四则关于成败的故事
- 大通善本禅师,一生广衍禅法,却密修净土
- 高僧安世高,翻译《无量寿经》,把净土法门传入中国
- 因小失大的故事(内附动画)
- 文殊菩萨化作贫女乞食
- 僧富法师破腹取心救小儿
- 佛教因果报应故事
- 罗刹鬼是什么?罗刹鬼的故事
- 五百猴听法,转生为天人
- 良价禅师的往生故事
- 学佛后的十二个巨大感应
- 文殊菩萨的故事(内附动画视频)
- 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 “伏虎禅师”的故事
- [佛与人生]心态改变命运的感悟
- [人物故事]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 [汉传人物问答]亡人的皈依证怎么处理?可以入土吗?
- [智随法师]沙弥五德是哪五德?沙弥应具备的德行
-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是什么意思呢?三皈依的内容
- [佛学常识]五会念佛是什么意思?五会念佛的由来
- [佛与人生]应该怎样看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四十)
- [绿茶]石崖茶属于什么茶?石崖茶的功效与特点
- [汉传人物问答]路上看到横死的人与动物,能做些什么?
- [佛与人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 [人物故事]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
- [佛学常识]佛陀十大弟子是谁?都是什么第一?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