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有佛性:贫女宝藏、力士额珠
佛陀于菩提树下成道后,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其后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其实都是在注解这句话,宣传这句话,说服我们相信这句话。
在《大般涅槃经》中有这样两个比喻:贫女宝藏、力士额珠。
佛陀用它来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被无量烦恼所覆,不能得见。
贫女宝藏
从前,有一位十分贫穷的女子,她家的院子里,埋着许多金银财宝,可是她家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心地善良,知道此事后,就想善巧方便地告诉她,于是他对贫女说:“我想请你为我干活,你能为我做除草的工作吗?”
贫女回答说:“我不能这样做,除非你告诉我说我的家里有宝贝,我才为你工作。”
贫女本来想用这个借口,来回绝智者的要求,因为她心想自己家里根本不会有什么宝藏。
不料智者听了之后,却满口应承说:“我知道你家里有宝贝,我也可以告诉你宝藏埋在什么地方。”
贫女回答:“我家里的人都不晓得有宝藏这回事,你怎么可能知道?”
智者说:“我确实知道这件事。”
贫女回答:“好吧,眼见为实,我要亲眼看到才行。”
智者就从贫女家里挖出了宝藏。贫女见了,心生欢喜,对智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在这个比喻中,善方便者便是如来,贫女便是无量的众生,真金藏便是佛性。
众生不见佛性,犹如贫女不知有真金宝藏。而如来普示众生诸觉宝藏,所以得到天人宗仰。
力士额珠
从前,王家有一位大力士,他的眉间有一颗金刚珠。
有一次,这位力士与其他力士较力相扑时,对方用头抵触他的额头,珠子被压入了肌肤中,但他自己不知道,以为丢失了这颗珠子。
后来,被珠子挤压的伤口生了疮,他寻找良医为自己治疗。
这位良医,善知方药,一看这个伤口,便知道这个疮,是金刚珠被压入身体中所造成的,并且这颗珠子只没入肌肤中,就停住了。
良医问力士:“您额头上那颗珠子哪里去了?”
力士吃惊地回答医生:“我额上的珠子不知去哪里了,是不是这个珠子已经幻化消失了?”于是就开始忧愁啼哭,伤心不已。
良医劝慰这位力士:“您不用这么忧愁。您与其他力士较力时,这颗珠子被压入了您的身体,现在在皮肤下,珠的影子还隐约可见。您打斗时,嗔恚炽盛,所以连宝珠陷入身体中都不自知。”
力士不相信医生的话,说:“如果珠子在皮肤中,伤口流血化脓,珠子怎么不掉出来?如果已经深入筋骨中,您就不可能看到。您为什么说谎话骗我呢?”
这时,医生拿过一面镜子,让力士自己来照,这颗宝珠在镜中明了显现。力士觉得惊异,认为这位医生非同寻常。
众生本有佛性,由于被垢尘烦恼所覆盖,一时之间不能自行发现,好似贫女舍内本来藏有黄金,由于尚未发掘故,暂为贫女,发掘出来即成巨富,这个比喻,告诉世人一旦见性即可顿悟成佛;佛性又好似力士额上的宝珠,由于贪淫嗔恚而隐没不见,修行者在大善知识的接引下,将烦恼除尽,即可重见宝珠。
师父说
我们只知道自己是凡夫,我们不知道自己跟菩提树下成道的释迦佛陀一模一样,跟十方一切诸佛一模一样。哪怕佛陀告诉我们答案了,我们心里也依然迷茫和疑惑,为什么会一样呢?这就是修证的必要。
理解佛陀的教言而建成理,我们去学习就产生教,教义与理法明了于心后去实践就变成行,最后证果。教、理、行、证,一步一步,这是真实不虚的。
恢复自己的佛性,养育自己心智的孩子能够顺利诞生和成长,这是修证路上最重要的任务。相信“我有佛性”,是断除一切惑业的动力和基础。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佛教慧日
- 上一篇:云门事件中虚云老和尚示现分身术
- 下一篇:三岁小孩说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的一句话
- 因果报应
-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大全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禅宗公案
- 学佛与富贵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大悲咒故事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金刚经故事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佛本生故事
- 清朝和尚佛安的出家与往生故事
- 大净志尊者为什么被誉为“闲居第一”?
- 佛教锄头贤人的出家故事
-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 一个人要改变,得从心态意识上转变
- 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故事
- 供养出家人是做功德的最好方法
- 自在往生不在年龄大小,老人和小孩的往生故事
- 反穿棉袄、倒穿鞋的观世音菩萨
- 佛会生气吗?佛陀对罗睺罗尊者生气的故事
- 觉悟了去行动才是真行
- 圆果法师的往生瑞相实录
- 比丘过去生懈怠修行,堕落为寄生虫、螺蚌
- 弘一大师一碟咸菜、一杯白开水的故事
- 点石成金的吕洞宾,遇上贪得无厌的秀才
- 弥勒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 雪梅禅师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故事
- 站着往生的宝珠和尚,从来佛号不离口
- 一念善心救蚂蚁,免于牢狱之灾,蚁王报恩的故事
- 人生要有大格局,三个砌墙工人的故事
- 人间的净土在心中,金代禅师种兰花的故事
- 善导大师劝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 两则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 禅宗东土祖师菩提达摩是谁?达摩祖师的故事
- 印光大师劝人念佛,今生能念佛的都是有福德善根的人
- 念佛放光,外道作证的故事
- 耐人寻味的财富小故事
-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
- 是棉被暖人还是人暖棉被?
- 三则历史上尊敬老师的故事
- 商人王志仁救人积阴德躲过命难
- 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
- 小和尚与食用油的故事
- 反观与是非
- 唱赞的南调北调唱法,心态、意识形态的改变
- 因果现世报:被拐卖的人贩子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 做事不能一根筋
- 做生意缺斤少两,转世投胎为牛
- [因果故事]有债就认,逆缘消业
- [佛与人生]20条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句子
- [佛学常识]出家意味着什么?需要什么条件?
- [佛学常识]如何持名念佛?三个方法
- [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中“十门开启”所被根机和往生品位
- [舍利子]舍利子和舍利有区别吗?
- [佛与人生]为什么戒邪淫时总在一个地方破戒?
- [佛学常识]为什么高僧大德也会生病?是什么原因?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七)
- [佛与人生]曾经无私的帮助闺蜜,现在反而被她伤害,该怎么办?
- [佛学常识]佛教的大丈夫是什么意思?
- [佛学常识]佛陀弟子富楼那尊者是什么第一?说法第一
- [汉传人物问答]世人的空与佛教的空是一回事吗?看空就是开悟吗?
- [人物故事]清朝和尚佛安的出家与往生故事
- [佛与人生]把握发心机会,累积福德资粮
- [佛与人生]什么是失败?如何看待失败?
- [心道法师]学佛的意义是让自己做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