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三命
有一位孝顺的年轻人,名叫睒,他笃信佛教,希望可以到山林中好好修行,所以也将父母一起带去隐居,过著与世无争的日子。有一天,正当他在河边取水时,却被国王的箭射中,他大叫:是谁一箭射死三条人命?国王很惭愧,才知道原来睒的父母亲眼睛双盲,生活起居必须仰赖睒,所以如果他死了,他的老父母也会因为失去照顾而往生,国王不忍心,就答应睒,会好好照顾他的父母,因此带著士兵前往山中小屋,向睒的父母说明这个消息。
证严法师说故事之一箭三命
学佛只是一直想着要去研究很多很深,但是多而不专。只是想要追求,想要得到,这样「道必难会」,难得真真正正体悟道理的精粹,所以佛陀跟我们说我们要好好专心,最重要的是要「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我们的心一定选择一个法门,我们要好好守住,一心深入,这样道就很大,只要我们真正能体会道理。古人有句话说“一理通,万理彻”,一样道理你如果能够通,任何道理我们都能了解,所以佛陀时时教诫我们守志奉道,这个志要在哪里呢?志就是我们要专心立志,我们的志愿,我们的心愿,我们必定要透彻这个方向,所以佛陀有一段时间向他的弟子谈起一段过去生中的故事。
一位年轻人叫做睒,他对人世间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都看得很透彻,他有一对父母,年老了,失明了,他认为真正的孝,给父母的不是物质,是真道理,所以他想要到深山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希望父母也能同行,他们就这样迁入深山,过着十分安详平和的日子。
有一天,他把水果青菜都准备好,要到河边取水,天地宽广,河水源源不断,树上的小鸟,境界确实很美。当他提水正要站起来时,一支箭朝他射过来,他就大声的叫是什么人,一箭杀害三个人的生命?原来是国王出来打猎,看到一只麋鹿,哪里知道睒刚好趴在水边。
睒说我必死无疑,我的双亲也活不了来,国王就对他说我会帮你疗伤救命,我会关心你的父母,国王沿着路走,不远处有这间房子。外面是不是有人来?我是国王,难得国王来到我们的草篷,我儿子采了一些水果回来,你们吃吃水果来止渴,我儿子去取水,一下子就回来了。国王看到这对老人开口闭口我的儿子,再想到睒受重伤时那分孝思,愈是锥心之痛,就向这对父母说,你的儿子不小心被我的箭射中,父母非常震惊,拜托国王将我牵到我儿子身边。
国王就扶着这对父母到河边去,父亲把儿子的头捧到他的腿上,母亲把儿子的脚捧到她的脚上,两个老人一人一只手放在伤口上,摸到这支箭,向上天叫唤,天神,我的儿子一向是信奉三尊,一生中都是用爱、用慈、用孝,他怎么会遇到这种不幸呢?如果能体谅我的儿子这片心是真诚的,请你们让他复活吧!震动了天地,天神用药为他疗伤,不多久,睒复活了。国王很震撼,下令全国的人要奉三尊、守十戒,要学睒的孝行。
我们听听这个故事,我们也应该可以了解,什么是佛道,道理有多少,我们如果博闻爱道,只是想说我要听很多很多的道,道理每一样我都喜爱,只是听,只是追求,我们若不身体力行也没有用,这就是佛陀说的,大家知道吗?那位睒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佛过去生中一段的过程,在当时修行就是以慈行孝,所遵守的是慈和孝,慈爱天地万物,孝养父母,能体会人生一切无常,一切都是虚幻,唯有真道的谛理,就是真理,才是真正人生所应追求的,所以他孝顺父母,不是自己去修行而已,他也把父母带在身边,他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我们要把志守护住,真的道理我们要身体力行,将我们的发愿,这念志愿要坚持,所说的教法我们要身体力行,叫做奉道。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么安逸的境界,我们要好好把握,把握住这么安逸清净的境界,我们要守志奉道,心念一点点都不能偏差,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 因果报应
-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大全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禅宗公案
- 学佛与富贵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大悲咒故事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金刚经故事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佛本生故事
- 清朝和尚佛安的出家与往生故事
- 大净志尊者为什么被誉为“闲居第一”?
- 佛教锄头贤人的出家故事
-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 一个人要改变,得从心态意识上转变
- 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故事
- 供养出家人是做功德的最好方法
- 自在往生不在年龄大小,老人和小孩的往生故事
- 反穿棉袄、倒穿鞋的观世音菩萨
- 佛会生气吗?佛陀对罗睺罗尊者生气的故事
- 觉悟了去行动才是真行
- 圆果法师的往生瑞相实录
- 比丘过去生懈怠修行,堕落为寄生虫、螺蚌
- 弘一大师一碟咸菜、一杯白开水的故事
- 点石成金的吕洞宾,遇上贪得无厌的秀才
- 弥勒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 雪梅禅师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故事
- 站着往生的宝珠和尚,从来佛号不离口
- 一念善心救蚂蚁,免于牢狱之灾,蚁王报恩的故事
- 人生要有大格局,三个砌墙工人的故事
- 人间的净土在心中,金代禅师种兰花的故事
- 善导大师劝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 两则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 禅宗东土祖师菩提达摩是谁?达摩祖师的故事
- 印光大师劝人念佛,今生能念佛的都是有福德善根的人
- 念佛放光,外道作证的故事
- 耐人寻味的财富小故事
- 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
- 是棉被暖人还是人暖棉被?
- 三则历史上尊敬老师的故事
- 商人王志仁救人积阴德躲过命难
- 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
- 小和尚与食用油的故事
- 反观与是非
- 唱赞的南调北调唱法,心态、意识形态的改变
- 因果现世报:被拐卖的人贩子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 做事不能一根筋
- 做生意缺斤少两,转世投胎为牛
- [因果故事]有债就认,逆缘消业
- [佛与人生]20条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句子
- [佛学常识]出家意味着什么?需要什么条件?
- [佛学常识]如何持名念佛?三个方法
- [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中“十门开启”所被根机和往生品位
- [舍利子]舍利子和舍利有区别吗?
- [佛与人生]为什么戒邪淫时总在一个地方破戒?
- [佛学常识]为什么高僧大德也会生病?是什么原因?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七)
- [佛与人生]曾经无私的帮助闺蜜,现在反而被她伤害,该怎么办?
- [佛学常识]佛教的大丈夫是什么意思?
- [佛学常识]佛陀弟子富楼那尊者是什么第一?说法第一
- [汉传人物问答]世人的空与佛教的空是一回事吗?看空就是开悟吗?
- [人物故事]清朝和尚佛安的出家与往生故事
- [佛与人生]把握发心机会,累积福德资粮
- [佛与人生]什么是失败?如何看待失败?
- [心道法师]学佛的意义是让自己做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