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佛说这几类人死后堕地狱
【经典原文】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楞严经》
【经文解释】
这九情一想,下洞火轮:“洞”,就是穿,洞穿了。要是九情一想的,死后向下坠落,把这个火轮又穿过去了。穿过到什么地方呢?
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这儿不单是水和火,还有风;这风一吹,这火就又更加猛烈,烧得更厉害。
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那个轻者,就生到有间地狱;重者,就生到无间地狱——有这两种地狱。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要是“纯情”,就是情重,没有想了,“即沉”哪!沉到什么地方去了?到阿鼻地狱里去了。
若沉心中:假设他这个纯情,要是在心里边有谤大乘:他在心里头单单用这种情来用事,就是他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佛法都是假的。他完全用他自己这种情来揣测,就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以白为黑,就是横不讲道理。你说:“这是白的!”他说:“这是黑的嘛!”他一定要和你说一个相反的道理。你说:“不要做不好的事情!”他说:“那怕什么呢?”就好像我方才听果章说,在某一个party(宴会),有个人就说:“啊,什么事情都没有关系嘛!”那就是在心里有这一种情感,以这种情来用事,所以他说:“什么都没有关系,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吃肉喝酒,这一过去就没有了嘛!佛就坐在你心里的嘛!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就这么邪知邪见,讲这邪知邪见哪!
毁佛禁戒:说:“不要受戒!你受戒干什么?还要弄一个戒来管着你。若不受戒,多自由呢!何必要受戒?”其实,你不受戒是自由;很容易就堕地狱了,这真是自由!你若受戒,有戒来支持着你,有那个戒相、戒法、戒体,你受过了,不是那么容易就堕地狱的;就是堕地狱,也很快就出来的。你要是听你自由不受戒,那么堕到地狱里,什么时候再出来,那是没有人担保的;要是受过戒,就是很长的时间,也会缩成很短。
就好像你犯了很大一个法,你给詹逊总统或者做个护卫,或者做一个茶房,你犯罪被警察捉去了。詹逊那儿给写几个字,说:“你把他放出来吧!”他就被放出来了,很快的。若没有呢?就很久也放不出来的,不知拖延多长!这是一个样的道理。那么有戒来保护着你,你该受很长罪的时间,就可以缩为很短;所以不要自作聪明,说是不要受戒好。你还是受戒好!我告诉你们:“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众生受了佛戒,就是入佛位了;所以不要毁佛禁戒!不要谤毁佛的戒律!
诳妄说法:不要说法说得诳妄,拨无因果,“啊,无因无果,人就是佛嘛!不必修行。吃肉喝酒,随便你怎么样子都可以成佛的,佛是最容易成的!”不错,佛最容易成的,但是你要去毛病!
你若周身有毛病,可没有有毛病的佛。佛都是清净无染的,没有说污浊邋遢、一身的罪业就去成佛了,没有说喝酒也可以成佛、吃肉也可以成佛的;没有的!要是有这样子,当初佛就不必说这个戒律了。所以,我很恭喜果章,恭喜什么呢?他现在喝三瓶啤酒就头痛了,这是一个善根的发现,你自己都应该生高兴,你的善根发现了!
虚贪信施:就是单单贪图人的供养,贪图你信仰我,你就布施我、供养我!不要贪这个。一有贪心,说:“喔,我收多多的皈依弟子,一个人给我一块钱,十个人就十块钱,我将来无形中就会发财了!”不要贪这个!所以我什么时候都不和你们讲钱的。
我今天在这“不贪”之中,再多讲一讲。人家收皈依弟子,都要先讲明白了:“你皈依我,五十块钱或者六十块钱,或者多少钱一个。”我这儿收这么多皈依弟子,有的供养师父,有的完全没有,对师父一个cent(一分钱)也没有供养过。我也没说:“啊,这个皈依弟子真是不好啊!对师父一点表现都没有!”我都不知道哪个供养、哪个没供养!所以不要“虚贪信施”,
滥膺恭敬:自己本来无道无德的,就欢喜人家恭敬。
五逆十重:“五逆”,前边讲过,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重”,就是菩萨戒那十种重戒。
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有犯十种重戒或者五逆罪,这犯五逆十恶的这种重罪,就在这个地狱满了之后,还要生到十方无间地狱去,到那个阿鼻地狱去。你说这个多长的时间?再辗转哪,这个地狱没有了,满了,又迁徙到那个无间地狱去;那个无间地狱坏了,又迁徙到另一个无间地狱去,来回迁。就这个集中营搬到那个集中营去,那个集中营又搬到那个集中营去;这个地狱,也就像这个道理一样的,没有完的时候!
所以提婆达多——就是以前我讲,和佛来斗法的那个人,也是生陷地狱,也是就这么带着肉体就堕地狱了,到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由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到现在,这不过一眨眼的时候,都不是很久的,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在前边,说毁谤大乘的法师和谤佛、谤法、谤僧这一类的人,犯了五逆十重,要生到十方阿鼻地狱。顺着他所造的这个恶业,他堕地狱,虽然是他自己招出来的——去造业受果报。众同分中,兼有元地:可是在这个众同分的里边,他在什么地方造的业,受什么果报,也有一定的地方。
【经典介绍】
《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 上一篇:佛陀对战争的态度
- 下一篇: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无量寿经原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普贤行愿品注音
- 楞严经全文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维摩诘经原文
- 华严经原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注音版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常诵心经的好处,心经念诵的正确方法
- 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八)
- 《普贤行愿品》说命终导归净土,我们不是导归佛道?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七)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六)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五)
- 如何在生活中依止《金刚经》而行持?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四)
- 佛教徒为什么要诵经?诵经的目的
-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是怎样的境界?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二)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三十)
- 《心经》的大智慧(二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二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二十七)
- 诵经时,急躁的心要如何调整?
- 《吉祥经》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 诵经为什么有很大的功德?
- 如何读懂《金刚经》 总结
- 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四)
- 《心经》的大智慧(二十六)
- 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三)
- 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二)
- 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一)
- 如何读懂《金刚经》(三十)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九)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二十五)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七)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六)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名的含义与版本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五)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四)
- 《华严经》是属于开智慧吗?
- 诵哪部经咒可以忏悔?诵经和持咒一样吗?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三)
- 如何读懂《金刚经》(二十二)
- [佛与人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 [人物故事]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
- [佛学常识]佛陀十大弟子是谁?都是什么第一?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香积佛品第十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3)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