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佛,就会善待众生
我们在七十亿人当中,这一生能够直接面对面遇到,能够坐在这边,面对面这么长时间,说实话,这一生是不多的。
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善待这个缘,尊重这个缘。有缘见面,能笑的都笑啦!因为下次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
你就知道为什么布袋和尚看到人就笑,那么开心。你看,众生之间,这个缘真的很稀有。更何况我们早早就承诺,我们要善待众生。
什么叫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度字,有千言万语的承诺在其中。后面的几个愿,都是为这一个愿服务的。乃至成佛,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度众生。先要把这个关系理顺,摆正,我们才清楚,佛法的学习从来没有把众生看做是敌人。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应该修正、应该调整的,不是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缘分,而是我们自己的态度。
这是依据所在,当我们找到这个依据之后,好了,我们当下心安。原来我那些家人不是冤家,不是的,误会。我以前认为障碍我的人,他们不是为难我的,他们可能做了某些事情不当,但请相信他们是众生。
我也知道他们是众生。那你说了要度他们的。我收回,我不承认了。不行,这耍赖。他们是众生,他们也没觉悟,他们可能在某些事情的操作上是不妥当的,但请相信,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幸福,他们也有佛性。请相信他们将来有一天,也肯定会成佛,而且还不一定谁先谁后呢!
因此,我们不要忘记最初的承诺。我们找到原始的依据,就有充分的理由去面对,去包容,去善意相待,去慈悲化解。而后就会有一种智慧引导我们,怎样用更好的方法跟当前生活中的有缘众生更好地相处。
我们衷心祝福,所有跟我们有缘相遇的众生,生活越来越幸福。曾经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这是我们所发的愿。众生无边,我们真诚祝福,都能够越过越幸福,将来同成无上道!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弘愿之音
- 上一篇: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清理空间过幸福生活
- 下一篇:生命有四种现状及走向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佛教基础知识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心经入门
-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佛教名词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佛咒入门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金刚经入门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药师咒简介,药师咒治病方法与原理
-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 悟性是什么意思?学佛靠的是悟性
-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什么?做人的道德准则
- 剩宴指的是什么?浪费粮食就是在浪费福报
- 女性该如何修行?
- 笑不出来怎么办?获得开心的四种心态
- 生命真的有一个秘密是无限
- 准提菩萨是谁的化身?掌管什么的?
- 木雕佛像是在什么朝代兴起的?
- 什么叫俱生无明?
- 要修忏礼拜求消灾祈福所求如愿
- 抹去分别心,真正理解有容乃大的内涵
- 如何看待生死?
- “嗔”是什么?“嗔”是怎么产生的?
- 做一切之前先求忏悔,带着报恩之心求忏悔
-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 如何利用时间来学佛?
- 婚姻不顺怎么办?该如何经营婚姻?
- 高官的女人锥心忏悔邪淫
- 在家居士能做烟供、施食吗?
- 学佛需要正信
- 人生不易,少纠结得失,多积累善业福德
- 如何促进家庭和睦,带来最究竟的根本利益?
-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世界
- 如何消除业障?布施、行善
- 寺院的大门为什么叫“山门”、“三门”?
- 比丘是什么意思?比丘的三个含义
- 在家人如何能开悟?
- 扫除力真能带来好运吗?
- 见利不求沾分是什么意思?
- 三宝种类归纳有几种?
- 什么是三宝?为什么称为“宝”?
- 边散步边默念经文可以吗?
- 涅盘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 阴灵是什么意思?阴灵的四种分类
- 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五观?
- 佛学弟子的谦称“末学”是佛教独有的吗?
- 打观音七要建立的四种信心
- 什么是修心养性?修心是开荒,养性是种地
- 什么是因果法则?因果的三大定律
- [佛与人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 [人物故事]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
- [佛学常识]佛陀十大弟子是谁?都是什么第一?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总结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嘱累品第十四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法供养品第十三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香积佛品第十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3)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2)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佛道品第八(1)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3)
- [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讲解 观众生品第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