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是真修行?
修行源自于生活,修行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一定要知道:真正的修行,不在高山上,也不在寺庙里面,而是在社会的百态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行住坐卧当中,在我们当下的举心动念当中。
一般我们大家的认知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每天只要念经拜佛,每天参禅打坐,甚至有些同修把自己每天弄得很惨、很苦,修种种的苦行,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跟诸位同修讲: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
真正的修行不是念经拜佛,也不是打坐参禅,不是搞这些形式。这些是我们修行的一些工具,这些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只是用来对治我们内心贪嗔痴烦恼的一些道具而已,不是真正的修行。那么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呢?什么样才能够算是真正的修行呢?
所谓的『修行』,『修』就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把自己错误的行为给修正过来,这个叫『修行』。现代的很多人搞错了,他们认为敲敲木鱼、念念经、拜拜佛、打打坐,甚至到深山老林里面去闭关,这个叫修行。我跟诸位同修讲:错了。这些只是形式而已,不是实质。真正的修行,就是看你内心的烦恼有没有得到降伏。这个是考验你修行是否得力,真正有没有修行的标准。
我们诸位同修,有些每天念佛,念几万声佛号,诵经,每天诵几十部经典。可是我们在平日里面,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言语造作,还跟以前一模一样,一点改变都没有。佛陀教导我们的佛法,我们不但没有落实到生活工作当中,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背道而驰的,那这个不是在真修行。我跟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很多的同修,在寺院里面很听话,表现出的那种慈悲、修行的功夫很高。甚至在外面,对谁的态度都很好,很慈悲,很有爱心。给人感觉功夫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马上就原形毕露,动不动对妻儿父母发脾气,看谁都不对,看谁都不顺眼。那这个是假修行,不是真修行。真正的修行是看我们能否降伏我们当下的烦恼之心,看我们的内心是否真正能够清净。
在佛法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进到佛门的第一步,佛陀就教导我们:要受持五戒,要勤修十善,要修净业三福。这些都是学佛的基础。我们只有真正去改变我们的毛病,真正去用佛法的道理来改变我们自己的缺点,那这个才是真修行。
所以真正的修行在哪里?不是在佛堂,不是在寺院,更不是在深山老林当中,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待人接物当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当中。当我们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最能考验我们是否修行得力的一个标准。你有没有修行?是否真正在修行?你修行的功夫和境界怎么样?这个最能考验你。一遇到事情,马上就能考验出来。
我们如果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无论遇到逆境还是顺境,遇到好的还是不好的,你如果当下能够如如不动,那我跟你说:那你已经顺利通过,你的考试已经过关了。那这个叫真功夫,有修行,值得我随喜讚歎,值得我顶礼膜拜。但是,我看到太多的同修,当然包括我们出家法师,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念佛,讲起佛法来,一套一套的,天花乱坠。
但是一遇到逆境,一遇到恶缘的时候,你就发火了,火烧功德林,心胸非常地狭隘,在那里生闷气,那这个说明你的修行不怎么样。别人夸你几句,讚歎你几句,就美得不得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我跟你说:这个就完蛋了。贡高我慢之心就生起来了,佛法的忍辱功夫也不见了。这个说明你的考试不及格,没有过关,你的修行是假的。那你就要继续努力地去真修。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大家可以反省一下,好好地检讨我们自己:我们是否真正在修行?你如果整天在那里打坐,在那里念佛,在那里磕头,在那里数念珠,但是你修了很多年,修了很长的时间,可是你的习气一点都没有改,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一点都没有改变,没有任何的进步。我跟诸位同修讲:这说明你没有在真正地修行。或者说你的修行,一点都不得力。我跟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这个我们可以用来对照我们自己,修行是否在进步。
比如,你学习了佛法之后,天天在改变。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你骂人要骂几个小时。自从你学习了佛陀的正法,你现在只骂一分钟,只骂一小下。并且在骂人的过程当中,你知道自己在骂人,你觉察到自己在生气,你知道你的嗔恨心在生起。那这个是一个好的转变。
平常你打人的时候用拳头打的,嗔恨心很重,往死里面打,想要把人家给弄死。但至少我们学习了佛法之后,有了一点慈悲心,你变得用手打人,并且打的时候是很轻地打,内心抱的是一种慈悲心在教育别人。那这个也是一种改变,一种好的改变。
平常你吃饭,碗里面总是剩很多的饭,然后就扔掉了。自从你学习佛法之后,你懂得惜福的道理,你碗里面剩的饭变得越来越少了,到最后剩几粒,甚至几粒也不剩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甚至连剩饭剩菜也能吃。那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一个很大的进步。
没有学佛之前,你平常一生气要气半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好几天自己在生闷气,自己闷闷不乐的,看不开、放不下。但是自从你学习佛法之后,生气虽然控制不住,但是我们生气一下,马上就不气了,半个小时就好了,几十分钟生气就生气好了。你就开始原谅了人家,替人家在著想,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事情。这个也是一个改变。如果再学习一段时间,你根本就不生气了,连气都没有了,那这个就是最大的改变。说明你学佛真正受用了。
所以我跟诸位同修讲:修行与学佛,就是在当下。看你当下能不能控制好你自己的脾气,看你当下能否改变你自己的嗔恨之心。佛法是很实用的,佛法是非常稀有珍贵的。如果你当下没有受用,当下你没有改变自己,那说明你学佛学得不怎么样,那说明你没有真正用心用功地在学佛、在修行。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学习了佛法之后,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真正改变呢?我们要把佛法当成一面镜子,用这个佛法来照自己,用这个镜子来时时刻刻照我们的起心动念,千万不要去照别人。有些同修把别人照得一无是处,看别人都是妖魔鬼怪,看别人处处不顺眼。把自己照得美美的,自己什么都好,把自己照成一个大菩萨来的。那说明你照的对象错了。你应该照到的是你自己,而不是照别人。
诸位同修,我们学习佛法的道理,受持佛教的戒律,这些道理是用来改变我们自己的,这些戒律是用来约束我们自己的。而不是为了要改变别人,去约束别人,不是的。所有的这些道理是用来调伏我们自己的内心,达到内心身口意三业清净的这么一个目的。感恩大家的慈悲,阿弥陀佛!
原文标题:你是在真修吗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meifotemple
- 上一篇:木桌与世界,世界痛苦的本质是掩盖不了的
- 下一篇: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心经入门
-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名词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金刚经入门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清心咒简介
- 佛教因果定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 吉祥普佛是什么意思?吉祥普佛仪轨
- 为什么努力工作,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 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 留心而不留恋,留恋让人不知进取
- 为什么出家人要剃除须发?
- 学佛的修行次第有哪些?学佛次第
- 佛教为什么不杀生?佛教禁止杀生的理由
- 什么是禅净双修?
- 什么是灵性?
- 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的意义
- 修行不得力,如何才能去除障碍?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佛弟子一定要吃素吗?学佛弟子的饮食忌讳
- 如何发起菩提心并且保持菩提心不退失?
-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一种调频
- 依靠而不依赖,相互依靠才能生存
- 贫富差距大的朋友应该如何相处?
- 出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
- 家里供奉了不如法的佛像要怎么办?
- 包容而不包庇,包容能令人改过自新
- 祖师偈是公案吗?
- 佛教的大师和小师分别是指谁?
- 学佛要从平常生活中著手,净化烦恼,培福养慧
- 夫妻之间要怎么相处?
- 佛弟子弘传佛法的几点基本要素
- 下等而不下流,不沦落为低贱下流之辈
- 成就并不难,做好每个当下就可以了!
- 怎么获得福气?修身修福修德
- 真正的修行是什么?
- 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宽容?
- 随缘而不随便,随便会造成好心办坏事
- 为什么遇不到善知识?福德不够
- 怎么判断一个人该不该交?
- 做假账是偷盗行为吗?
- 三藏指的是谁?哪些人可以被称为三藏法师?
- 为什么会有病苦?菩萨示现病苦的因缘
- 初一十五、佛菩萨诞辰去寺院拜佛的功德
- 恭敬而不恭维,恭敬中要有爱护之心
-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什么?
- [因果启示]如何相信因果的道理?
- [佛学常识]吉祥普佛是什么意思?吉祥普佛仪轨
- [大安法师]打坐时气一直在头上鼓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 [本源法师]为什么说要“度众生”又说“无众生可度”?
- [大安法师]怎么通过身口意三业来修净土?
- [梦参法师]供养三宝时不要指定钱是要做什么的
- [净界法师]珍惜当下能够听闻佛法的因缘
- [其他汉传法师]以享乐的心求生西方极乐是否不能往生?
- [印光大师]菩萨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境为境
- [佛与人生]为什么努力工作,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妙法莲华经]抄写《妙法莲华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 [如孝法师]为什么现代人的幸福感比以前低?
- [佛学常识]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 [佛与人生]留心而不留恋,留恋让人不知进取
- [人物故事]大净志尊者为什么被誉为“闲居第一”?
- [汉传人物问答]超度父亲,可以只写牌位不参加法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