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
佛法赖僧传,其实当我们看到僧人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要向佛陀学习他的觉悟与境界。法其实就是让我们达到目的的方法,所以僧人他只是一个表法,见到僧人就知道有佛与法的存在。
打一个比喻:僧人就像一个灯泡,这个灯泡的灯点亮了,它就是佛法之灯。当你看到这个灯的时候你的目的是学佛闻法,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灯泡敲碎了到里面去看一看,它是什么组成的。如果你进入到这个区域以后,反而这个灯光灭掉了,不起作用,而且我们会进入到一种黑暗当中。
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亲近僧人,我们只可以跟他学佛法,不要去谈及私事,更不可以与僧人结拜兄弟姐妹。甚至有些人,把僧人当做自己的干儿子等等,这些都是不如法。我们把这个僧宝当做世俗的一种情感,当做朋友,当做哥们儿,或者是当做世俗的亲情,这样都是不如法,而且会让自己丢失佛法的真正利益。
佛法给我们的利益是解脱的利益,是了脱生死的利益,这种利益大到不可思议。你把这么大的利益当做世俗的一种小利益把它用掉了,那真的是太可惜。而且用掉以后,你反而会对佛法生不起那种恭敬心。
所以我们看到僧人,就要提醒自己要修行,要解脱,要了生脱死。他就是一盏世俗的明灯。他表这样的法,就是解脱之法,菩提之道。我们在家居士去道场也是的,不要跟僧人走得太近。哪怕僧人他是管着寺庙的一些具体事务,那你也没有必要跟他有什么私交。你到道场你就向常住如法的登记流程,那你就没有必要花心思与僧人做一些私下的交流,这样变成人情世故以后,自己会很累,而且还很难做人。
我们不管跟哪一个三宝有缘,假如说我们要去那边参加一个活动,那我们就按正规的流程到客堂去登记。不管是安排吃饭住宿,道场它自然会安排,没有必要像世俗的那种情感一样,认识谁好像有关系。
佛法告诉我们戒、定、慧,是我们走向解脱的三副良药,戒其实就是要守规矩如法,而不要去破坏规矩。搞人情世故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在破坏这种规矩,你破坏这个规矩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你也不可能生起智慧。
还有约见出家人会谈,女众不可以单独去会见男众,而且不可以谈世俗之事。因为你请示佛法的智慧,你生起一点点智慧就可以解决你世俗的所有问题。如果我们只是盯在一些具体的世俗之事上,那我们也把佛法用小了。为什么平时要让大家去听开示?因为生智慧啊!生智慧以后,你自己就有能力去解决生活与工作当中的问题,而不是具象到一些生活的琐事,来问师父给你们具体的建议。
其实师父讲话他都只会定性,而不会给你定量。所以要举一反三,要有这种智慧,因为没有人会真正为你做决定。哪怕法师们给我们的也只是一种建议而已,每个人自己做的抉择是需要自己负责任的。不能说谁给你一点建议你采纳了,如果结果不好你还去怪罪他。这样的话,就是在诽谤僧宝。我们所有的修行人最大的罪就是诽谤三宝,破和合僧团。
有些人也会讲道场怎么会是是非之地,其实只有是非之人,道场怎么会是是非之地呢?只有是非的人来到道场,道场才变成是非之地,是非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是非之地。所以千万不要去讲哪个寺院是是非之地,这句话一讲就是诽谤三宝,这个罪非常重!因为你这样的话讲了以后,会让听到这个话的人对三宝失去信心,你会坏了他的法身慧命。
其实在三宝当中,也有多数是凡夫,那他会做错不如法,只是他个人的事情,不能把这个过错带到三宝当中去。这是不如法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荣誉应该给三宝,过错我们要勇于承担。假如说我们是报德寺的一个护法,你在外面表了一个很好的法,人家就说:“哦,报德寺的弟子真好”!那你这样叫护持三宝。因为你给报德寺添光彩,你这就是护持三宝。
但是有时候可能我们一不小心做了一件事情让别人生起了烦恼,他就会说:“哎呀,报德寺的弟子不好”。那你这个时候就马上要解释:“这只是我个人做得不好,并不是报德寺做得不好”,我们这种思维其实就是在护持三宝。但很多人是颠倒,有荣誉了他就觉得:“哎呀,那是我自己做的”;有过错了他就怪三宝。如果我们这样修行,你生生世世都不可能成就道业。
作为一个佛弟子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护持三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借用三宝来成就我们的道业。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间,但是三宝他会长存于世间。所以在这个角度,我们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就三宝的利益。如果在三宝与佛法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要牺牲报德寺的利益,要成就佛法大局。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舍小取大的一种意识,这才是真正的护持三宝。
所以我们要如法地护持三宝、亲近三宝、与僧人相处,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得到大利益。如果与僧人相处不如法,那你的道业就会没法成就。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谨,也希望大家能如法地亲近僧宝。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 上一篇:为什么会觉得学佛很难?转念的力量不够怎么办?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佛教基础知识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心经入门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佛教名词
- 佛咒入门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金刚经入门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清心咒简介
- 佛教因果定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 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
- 什么是布施度?布施是成就入世与出世间功德的阶梯
- 睡眠是指什么?不定地法之睡眠
- 在面对人生路上的问题时,如何安住其心、稳步向前?
- 生命很短,尽量多做一些善事
- 遇到不喜欢的人该怎么办?如何相处?
- 什么叫五浊世间?是哪五浊?
- 怎样破除我执和法执?
- 佛教的五戒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 提高孩子的品德素养,才能让孩子真正立足于世
- 为什么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正确意思
- 点亮心灯,照亮前方,踏上归家的路
- 苦才是人生的名言短句
- 骄是什么意思?骄和慢的区别
- 做过同样的梦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 实证与理论的关系与差距
- 苦难是从哪里来的?佛教是如何解释的?
- 为什么会觉得学佛很难?转念的力量不够怎么办?
- 愿生净土的心
- 佛教的生死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部分吗?
- 身布施是什么?功德大吗?
- 如何度人度自己?修行六度、四摄、万行
- 祈请法师讲法的重要性
-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的意思
- 相信而不轻信,不然只会走错路吃大亏
- 什么是一门深入?净土法门如何修持?
- 佛法的大乘和小乘怎么区别?
- 睹境不动难,遇到境界时心能不动才是真修行
- 求真的人就是真正的修行人,怎么求真?
- 明白因果定律,减轻不好的果报
- 果断而不武断,掌握事实真相再做出决定
- 受三皈五戒的弟子如何和别人和谐相处?
- 缺失培福的过程直接学习佛法,会有什么后果?
- 在家居士可以把佛珠戴在脖子上吗?
- 只要今生做善事不做亏心事就好,为什么还要学佛?
- 佛法绝不区隔其它而自立高贵
- 堕胎有什么坏处和因果?
-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分别是什么?
- 佛学与学佛有区别吗?学佛与佛学的关系
- [在家修行]如何与僧人如法的相处?
- [佛学常识]什么是布施度?布施是成就入世与出世间功德的阶梯
- [佛学常识]睡眠是指什么?不定地法之睡眠
- [禅宗思想]参禅是参什么?什么是禅定?
- [佛与人生]在面对人生路上的问题时,如何安住其心、稳步向前?
- [佛与人生]生命很短,尽量多做一些善事
- [佛理禅机]放下对利益的执着,回向本来的解脱
- [佛与人生]遇到不喜欢的人该怎么办?如何相处?
- [本源法师]跳出三界就没有生死了?
- [能弘法师]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禅宗公案]磨砖成镜的公案与启示
- [其他汉传法师]学佛首先要做什么?把握每一个起心动念
- [其他汉传法师]怎样才能解脱?跳出你自以为舒适的自由圈
- [人物故事]玉林通琇禅师的前世今生
- [佛与人生]红尘的真面目是什么?如何看破红尘?
- [佛与人生]为什么要戒邪淫?别让邪淫毁了人生
- [佛与人生]念佛有什么好处?念佛人的晚年生活不会苦